首页
村里家庭净资产过百万元的有40多户、过千万元的有5户、上亿元的有2户 泾源县先进村从名不副实到名副其实
来源:宁夏日报

  近日,记者在泾源县新民乡先进村采访时,听到一件新鲜事:在这个只有354户人家的小村庄,家庭净资产几十万元并不稀奇,因为过百万元的有40多户、过千万元的有5户、上亿元的有2户。全村家庭净资产过百万元的户数占总户数的近15%。先进村党支部书记李大吾说:“过去,先进村名不副实,穷得出名;现在是名副其实,富得有名。”

  先进村位于宁夏南端,与甘肃省平凉市华亭接壤,山大沟深,靠天吃饭,曾经“穷冠全县”。20世纪80年代,村里几个十几岁的娃娃不想苦熬一辈子,结伴跑到300多公里外的陕西省西安市谋生计,凭着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闯出了一片天地。村民李德元、禹广娃等人从在肉店打短工到自己开肉铺,再到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生意越做越大。

  尽管少数人把日子过到了前头,但先进村整体却不“先进”。看到不少乡亲仍在过苦日子,第一批走出大山的村民李德元、禹广娃等人开始带着后生们到西安淘金。他们想方设法为年轻人找活干,为想做买卖的乡亲筹钱、找项目、选店址。于会军是第三批出去淘金的人,如今资产已过亿元的他感叹道:“我是踩在同乡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我的第一个店铺就是前辈转让给我的,还免了半年租金。”

  先进村有一条规矩:凡是从先进村出来的村民都要互相帮一把。如今这条规矩已演变为“凡是从新民乡乃至泾源县出来的老乡,都要互相帮一把”。先进村前后有三分之一的村民走出大山,一批又一批先进村人在前人的帮助下,一起奔向好日子。如今,全村大大小小的老板有百余人,开餐馆的、开肉铺的、搞屠宰的、批发果蔬的……大家抱团发展,生活蒸蒸日上。

  2010年,在外打拼25年的李德元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返乡带领全村搞养殖和劳务输出。10年间,全村肉牛存栏量从300头增至1800多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000多元提高到8000多元。2016年,先进村在全县率先脱贫摘帽。2020年,接力棒传给李大吾,他继续带领村民发家致富。除了发展养殖业,他还动员家家户户搭拱棚种蘑菇,并与村里的“土专家”禹光荣携手带动村民种了300多亩中药材。(记者 马骏 乔素华 李昊斌)

 

责任编辑:王小梅     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