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祁瀛涛)“散股断开的导线如不及时处理,导线将持续散股,存在线路跳闸隐患,严重威胁输电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5月18日,国网宁夏电力检修公司完成世界范围内首次对±1100千伏特高压线路直升机吊索法带电消缺作业,减少了因为停电造成的巨大损失。
±1100千伏吉泉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输电工程。该工程起于新疆昌吉换流站,止于安徽古泉换流站,线路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六省,线路全长3293.114km,铁塔总量6079基。其中,该线路宁夏段途经固原、中卫两个地市,线路长度185.5km,铁塔340基(3217号-3556号)。此次完成带电作业的为3383号塔极Ⅱ线小号侧子导线,作业点处于海拔1500多米的宁南山区,环境复杂。
作业当日,Bell429型双发轻型直升机飞至±1100千伏吉泉线3383号塔上方,核对线路编号、极相无误后,利用40米长的绝缘吊索将等电位作业人员投放至作业位置。作业人员身着±1100千伏专用屏蔽服,紧握电位转移杆,在电位转移杆端部快接近导线时,快速完成电位转移,进入强电场开始修补导线,直升机返航。此时现场的“无人机航母”上的无人机起飞到达作业点,地面人员通过现场直播对消缺作业过程管控。修补作业结束、无人机质量验收合格后返回无人机航母,直升机重新升空飞往作业点,利用吊索将作业人员带回地面,整个维修过程约30分钟。
国网宁夏检修公司副总经理严南征说:“此次作业为宁夏首次对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的特高压输电线路采用直升机吊索法带电作业,极大节约了成本。如果采用传统停电法检修,至少要停电8小时,因停电造成的电费损失约1400万元。采用直升机吊索法进行带电作业,作业人员通过直升机吊索直接接近导线,省了人员爬塔作业的流程,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据了解,直升机带电作业是当前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才掌握的电网维护检修技术,具有适应性强、反应快、高效、技术含量高等特点,不仅不受地形影响,还可大量减少人员爬塔、走线时间,大大降低作业难度,大幅提升安全系数和检修效率。
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不断加强直升机外载荷作业技术研发,先后攻克超高压、特高压带电运行线路直升机吊索法、吊篮法作业关键技术,不仅有利于保障大电网不间断供电,也为高海拔地区、特殊地段电网命脉通道的安全保障提供强大支撑。该公司此次“直升机吊索法”带电作业为世界首次用来对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进行带电作业,对直升机外载荷作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宁夏电网大步跨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各种能源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国网宁夏电力立足智慧输电线路建设,深化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先进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自主研发国内首台可智能值机换电、一键集群巡检的“无人机航母”,实现无人机巡检多源业务“移动指挥无障碍”。同时,建立由卫星、直升机、无人机、人工巡视及可视化构成的多位四层级巡视体系,实现“空天地”立体巡视模式,实现了带电作业效率、质量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樊玲 编辑: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