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中庄水库是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的主要调蓄水库,是实现和保障整体工程安全供水的核心。
美丽的唐徕渠穿银川城而过。今年唐徕渠预计引水2.04亿立方米,含河湖湿地生态预计取水268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92万亩,西干渠2023年冬灌预计引水指标为0.968亿立方米。
远眺临河而建的固海扬水泉眼山泵站。灌区农业节水增效,是宁夏节水增效的重点领域。宁夏现有引黄、扬黄灌区灌溉面积840多万亩,灌溉用水常年占全区总耗水量的80%以上。
现代高效节水智慧灌区蔬菜喜获丰收。近年来,我区严守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红线,全方位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通过打造“现代高效节水智慧灌区”节出“用水权指标”,通过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用“用水智慧”蹚出了一条改革之路。
宁夏作为全国水资源匮乏省区,坚决落实“四水四定”,完善灌排水网,推广精准滴灌。
青铜峡水电站位于黄河上游、青铜峡峡谷出口处,是一座以灌溉与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和工业用水等效益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共抗旱情保供水,为民解忧显担当。”12月26日,隆德县政府、隆德县水务局向宁夏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送来锦旗和感谢信,对公司抗旱保供工作表示感谢。
2022年6月至今,隆德县降雨较少,县内7条主要河流较常年平均径流量偏少六成以上,水资源短缺,尤其是水源水库总蓄水量较去年同期减少56%,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全县4.46万城乡居民及5.54万头大家畜面临严重缺水窘境。
面对严峻的水荒,宁夏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组织人员第一时间深入该县实地调研、指导抗旱。2022年10月以来,先后两次协调利用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水源至县城抗旱应急调水工程,调用中南部水源水108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该县连续两年遭受的干旱缺水情况。
“现在每天供水3600立方米,群众吃水不成问题。”宁夏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泾源供水管理所副经理马国伟说。
实际上,2023年入夏以来,我区部分县(区)出现严峻旱情,局部供水压力不足、供水不稳定。自治区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坚持“先生活、后生产”,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压减部分农业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用水,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自治区水利厅节约用水与城乡供水处副处长苏建华说:“我们通过采取水源连通、水量调剂、错峰供水、设置集中供水点等应急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生产用水。虽然隆德县旱情严重时,水库即将见底,但缺水的情况没有延伸到群众的水龙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统筹研究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在饮水工程上,宁夏着力补短板,持续优化全区城乡供水现代水网布局,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供水工程、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建成通水。针对老旧管网输水能力和蓄水池调蓄能力不足问题,城乡供水管网、入户工程提标改造也稳步推进。目前,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91%。
为保障工程效益长效良性运行,各地落实城乡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责任,把控水源、水厂、泵站、调蓄水池、管网、用户端等各环节安全运行,有效解决管网漏损问题。目前已完成农村供水维修养护资金307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546万元),实施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工程100处,受益人口75.3万人。
不只喝上水,还要喝好水,这是群众最朴素的生活愿望。今年,自治区水利厅编制了《宁夏城乡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计划投资28.2亿元,通过新建水源工程、实施水源置换、水厂提升改造、完善净化消毒工艺、强化水质检测监测等一系列工程措施,有效提升供水水质,消除城乡、区域供水服务差距。全区已将143座水厂(集中供水站)出厂水和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末梢水全面纳入水质抽检范围,先后对22个县(区)76个水厂的出厂水、末梢水水质进行了抽检,做到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变化趋势心中有数,彻底排除饮用水安全隐患。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3年,我区“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持续推进,城乡供水全流程全环节数字化提升改造加快实施。固原市5县(区)完成“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建设,海原县、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加快推进项目实施,10个县(区)完成项目可研批复具备开工条件。苏建华告诉记者,依托“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建设,我区深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规模化建设、数字化赋能、标准化管理,让群众用“放心水”交“明白费”,群众用水满意度达98%。(记者 裴云云 /文 左鸣远 /图)
记者手记
喝上“幸福水” 甜了百姓心
饮水问题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对于宁夏城乡群众,喝上好水,更是关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人生大事。
经过一代一代人的长期奋斗、接续奋斗,不懈奋斗,凝结成一组令人欣喜的数字:目前,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91%,自来水水质达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群众用水满意度达98%。
虽然,宁夏世纪性人饮难题已然终结,但我区干旱少雨、生态脆弱,这个基本区情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今年以来,全区气候年景总体偏差,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5%,为1961年以来同期并列(1997年)最少值;加之黄河来水偏枯,全区可耗黄河水量较去年同期少7%。8月份以来,受持续高温天气和降雨偏少影响,中部干旱带吴忠市红寺堡区、盐池县、同心县、中宁县等县区和南部山区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等地不同程度受旱。
当隆德县水源水库即将见底,部分泾河水紧急“转弯”,经抗旱应急调水工程穿越六盘山,及时支援;当连续数月无有效降水,同心县却未出现水压不够、间接性供水这样的夏天“配置”;在“大水源”触及不到的偏远农村地区,当人们打算再次开启水窖时,集中供水点已经出现在村头……
饮水无忧,使民殷富有可倚,是宁夏水利人刻在心间的“大事”。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全区各级水利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扎实做好饮水安全工作,持续加大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集中优势资源解决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确保群众安全饮水不断一天、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再遇旱年,全区居民饮水无忧。
让每个群众都能感受到真切鲜活的民生温度,让群众“喝好水”的工作常做常新,亦实亦细。(记者 裴云云)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