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蜂鹰。(祁瀛涛 摄)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祁瀛涛 文/图)5月16日,记者在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时拍到两种不认识的鸟类,经宁夏观鸟协会副会长、成都观鸟会理事齐麟辨认后确认,分别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凤头蜂鹰和蒙古沙雀。又经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认定,两种鸟均为保护区首次记录。
据相关资料显示,凤头蜂鹰又称东方蜂鹰,共有6个亚种。体长为50-62厘米,体重800-1200克。头后及枕部羽毛狭长,形成短羽冠,常明显露出。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飞行时特征为头相对小而颈显长,两翼及尾均狭长。尤喜食蜂类,主要以黄蜂、胡蜂、蜜蜂和其他蜂类为食,也吃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通常栖息于密林中,一般筑巢于大而多叶的树上,繁殖期为4-6月。每窝产卵约2枚。分布于中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南部至萨哈林岛,日本和朝鲜,越冬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部分留居于印度、缅甸、泰国、马亚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蒙古沙雀。(祁瀛涛 摄)
蒙古沙雀为燕雀科沙雀属的鸟类,体重15-23克,体长108-145毫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纯沙褐色沙雀。嘴厚重而呈暗角质色,翼羽的粉红色羽缘通常可见。繁殖期雄鸟粉红色较深,大覆羽多绯红,腰、胸及眼周沾粉红。与其他沙雀的区别在于羽色单一且嘴色较浅。虹膜深褐色,嘴角质色,脚粉褐色。主要栖息于沙漠、半荒漠、农田、果园到高山。喜山区干燥多石荒漠及半干旱灌丛。通常成群活动。主要以各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为食。分布于中亚、南至北非、印度以及中国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河北、偶见于长白山等地。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