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陈:这位武警炊事员是个热心肠
现陈在演讲。王佩 摄
新闻回放: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休假在家的武警宁夏总队银川支队某中队下士现陈立马骑上家中摩托车,火速赶往磨西镇参与救援。现陈和其他人一道,共救出20多人。灾后,他又在灾区志愿服务216个小时。事后,被救群众在媒体上刊登寻人启事,寻找当初那位救人的“迷彩服”,现陈的事迹才被大家知晓。(《新消息报》9月29日02版)
年终回访:现陈是名炊事员,现已返回银川服役。“做自己该做的事,履行好自己应尽的义务”是现陈的诺言,也是他的初心。
俗话说,“冬至头,冻死牛”。12月22日凌晨五点半,现陈就起床洗漱,让准备换哨的下士丁博轩不禁犯起嘀咕:“放着暖烘烘的被窝不睡,这是要起大早赶啥集呀?”紧随其后的炊事班班长、中士胡博文“解密”道:“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还不是为了让咱这百十号兄弟能按点吃上大饺子!”说罢,便带着几位炊事员紧随现陈一头扎进他们的“战场”——炊事操作间。和面、醒面、剁肉、调馅,现陈和炊事班的几位战友一干就是近6个小时。韭菜鸡蛋、牛肉胡萝卜等馅料的饺子,在午饭时准时上桌,让战友们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12月16日是李振辉的23岁生日,但因驻地偏远等原因,让他今年吃蛋糕吹蜡烛的愿望落了空。“一没家人在身边,二没蛋糕享口福,这生日过得真没劲。”李振辉不免吐槽。不承想,他这句话被现陈收入耳中。这天晚上,快要就寝的李振辉被班长苏鹏神秘兮兮地领到中队会议室,一开门,便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除了满屋子的战友,还有各式各样的零食水果。“蛋糕买不来,生日还得过,传统法子更有意思!”苏鹏说罢抬手一指,李振辉便看到现陈端着一碗卧着荷包蛋的长寿面向他走来。
“真没想到,我的几句吐槽竟让大家这么重视!这个生日我终生难忘!”长寿面下肚,李振辉直呼暖胃又暖心。(通讯员 雷铁飞 王卓)
何发云:训练体能应对更复杂的救援
训练中的何发云。记者 陈健 摄
新闻回放:2022年4月22日,同心县丁塘镇一名3岁幼童掉入15米深的污水井,情况十分危急。事发后,豫海消防救援站立即派出2辆消防车、14名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救援人员何发云两次下井救援,冻得脸色青紫、浑身发抖,但他克服困难,成功将孩子救出。(《新消息报》4月25日04版)
年终回访:《新消息报》刊发此事后,包括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环球网等在内的60余个新媒体平台转载。新华社“抖快视”平台总播放量就超过1亿次,点赞量达600余万,收获网友好评80余万条,让何发云成为“网红”。
12月27日,记者电话采访何发云时,他正在训练。何发云说,作为消防救援人员,刻苦训练、认真钻研业务才是每天要干的工作,“如果当时负责救援的是其他战友,也会义无反顾下井救人,这是我们每位消防救援人员的使命和责任”。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后,何发云平时训练更加认真,休息时间也去健身房加练,因为他意识到,只有拥有更健硕的体魄、更顽强的意志,才能在救援中将体能发挥到极致。(记者 陈健)
韩桂香:为居民服务是我最大的快乐
韩桂香为居民熨裤子。社区供图
新闻回放:2018年底,银川市兴庆区丽景街街道八里桥社区要创建学雷锋志愿者活动站,党员韩桂香主动提出可以免费给居民缝补衣服。得到社区支持后,她和二嫂陈月芳每周二、周四来裁缝室免费缝补衣服、裁剪旧衣服、熨裤子等,但凡居民有需要,妯娌二人都会不遗余力帮忙。3年多来,两人累计为辖区居民义务缝补衣服、扎裤边、扎鞋垫400余件。(《新消息报》2月18日05版)
年终回访:报道刊发后,韩桂香和陈月芳越发忙碌了,每周都要腾出两天时间,在裁缝室免费给居民扎裤边、扎鞋垫等。“有段时间社区装修改造,裁缝室关闭了,但只要居民有需要,我就利用装修间隙溜进裁缝室,尽快给弄好。”韩桂香说。
今年十一刚过,韩桂香投入抗疫一线,遇上哪个单元居民需要居家隔离,她就值守在防控点帐篷里。看到医护人员冒着寒冷给居民采集核酸手都冻肿了,她就在家烧热水,带上几大杯送给大家。
除了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韩桂香还顺带着“捡废品”,就是收集防疫物资包装,让丈夫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先后卖了4次,一共152块钱,每一次我都有记录,也给社区打过招呼,这些钱用来买针线、布头啥的,以后居民随时来缝缝补补就不缺针线了。”韩桂香说。
“过去生活在农村,一天忙着种田、干活,现在村子变成了康居社区,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我很高兴,也很满足。趁现在身体还不错,当志愿者,为居民服务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希望裁缝室一直开下去,把这份邻里间的温暖传递下去。”韩桂香说。(记者 高晓刚)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