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不仅是交通枢纽,同样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一座城市带给南来北往旅客的初印象。
“10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银川,一出车站,满目荒芜,就想立马拎包返回老家。”旅客王乐说,走出刚投运的银川火车站,映入眼前的就是一片“施工现场”,黄土翻飞,建筑寥寥无几。
如今,扇形的站前广场上,待客的出租车一字排开,生动的草坪画勾勒出祥云图案,四周住宅密集、商业发达,高耸的写字楼显得火车站变矮了。“银川就是这样把人留住的。”王乐感慨道。
位于车站北侧的售票大厅内,相比以往高峰期彻夜排“长龙”的盛况,现在冷清多了。随着12306网络售票系统的不断完善,人们已经习惯动动手在网上购票,门口的自动售(取)票机也分担了大部分人工作业,现在售票厅仅开放了两个窗口,一个售票,一个退改签。车票同样经历代代演变,从最早的小红票到磁介质车票,再到现在的电子客票,这一切变化都指向一个词——方便。
10年风雨,银川火车站经过几番蝶变,原来只有普速列车,后来有了和谐号,现在有了复兴号,加入了中国高铁的“朋友圈”,蓝暖男、蓝海豚、红凤凰一一驶入银川站。目前,银川站站场规模为7台15线,途经线路包括银西高铁、银中城铁和在建的包银铁路和中兰铁路,旅客列车开行对数也由10年前的14对,增加至现在的82对,开行方向越来越广。
走近宽敞的候车大厅,一张可爱的“向阳花”笑脸首先映入眼帘。“您好,银川站‘向阳花’为您服务……”见到有旅客进入,客运值班员杨慧主动上前迎接。“虽然有了自动售(取)票机、自助验票闸机等,部分工种被合并,甚至车号员被智能化设施所取代,可我们的工作节奏却加快了,因为要把更多心思用在服务上。”杨慧说,摒弃“铁老大”的老思想,主动对接旅客提供贴心的、定制化的服务,对所有客运工作人员都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
“如果说火车站是城市‘门面’,站务员便是第一代言人。”当晚,杨慧值夜班,她微笑服务的不竭动力就是让银川的“大门”更温暖。(记者 王晓龙 马楠 白茹 文/图)
2012年,新银川火车站建成投运。
从空中俯视,如今的银川火车站已经融入城市鳞次栉比的楼宇中。
银川南绕城高速公路与银西高铁纵横交错,共同构筑了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
目前,银川车站管辖各站共有自动(售)取票机93台。
由银川站开往广州南站的G877高速动车,全程2500多千米,高铁车厢内,旅客的乘车感受大幅提升。
旅客通过身份信息识别便可进入站台乘车。
向阳花服务台为旅客们提供贴心的服务。
宁夏特色优质农产品通过品牌直营商铺销往全国。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