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负农时闹春耕
来源:宁夏日报

谭振龙:实现机械化配套 下好春耕“先手棋”

  记者 张唯 文/图

  2月15日,在吴忠市伊禾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门前空地,企业员工正对一台小麦匀播机和一台小麦条播机进行调试。随着天气转暖,对这家企业而言,春耕成为眼下最紧要的事。

  “春耕跟着天气走,所以一定要提前检查好农机农具。”对吴忠市伊禾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谭振龙而言,春播永远要和时间赛跑,趁着春暖冰消做好顶凌耙耱,也能更好地实现保墒促苗。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之去年种植的700亩小麦收益不错,备感振奋的谭振龙,今年将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0亩,其中的秘诀就是宁夏农林科学院研究提供的科学套种模式。

  “一亩地单种小麦收入不超过1000元,但如果采用套种模式,每亩地的收益能实现3000元到4000元。”谭振龙说,去年除了套种的700亩小麦,他还单种了100多亩小麦,两者从产量、效益上高下立现。今年,他计划继续采用粮粮饲三种三收模式,即小麦套种玉米,在小麦收获后再复种饲草。“随着自治区推进九个重点产业的发展,我们本地的养殖户对饲草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按照谭振龙的预期,今年小麦收获大约在300到325公斤,玉米收获在650到700公斤。除了小麦收获后复种的饲草,玉米茎穗也能借助农机实现秸秆打包做成黄贮,一并提供给周边的养殖农户。

  谭振龙粗略算了笔账:按照每亩小麦1000元、玉米1800元和黄贮400元预计,通过套种每亩地能实现收入3200元。

  这两天,谭振龙除了忙着准备春耕,还会把一些想法发到北方麦客微信群,和专家同行一起探讨,如何能把小麦种得更好。

  套种小麦玉米有时间顺序,2月下旬春耕播种小麦,但要近两个月后才能播种玉米,所以如何精准掌握两者间的宽幅,对农户来说是个“技术活”。

  以前大多采用的是人工用划线器给玉米留行道,但容易出现偏差:行道容易歪斜不说,窄了玉米种不进去,宽了又浪费土地。这两年,随着全程机械化的推进,原先仅用于蔬菜和玉米种植的北斗导航也加入套种模式中。农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将宽幅导航误差保持在2厘米-3厘米,既不伤苗还节约土地,再加上节水灌溉,进一步降低套种成本,助力农户实现田地收益最大化。

  今年,谭振龙给自己定下的全年目标是实现机械化配套。不仅在春耕抢个“好头”,还要尽力解决机械化除草和精良播种,为机械化中耕做足准备。“小麦价格一直很稳定,就看怎么通过精耕细种,让土地实现最大化价值。”谭振龙说,机械化成本增幅其实不大,主要是对农机农具要求变得更高,所以在未来要想推广套种提高收益,机械化技术上还要更成熟才行。“我最近也正找宁夏农林科学院及宁夏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的专家请教,看怎么能彻底解决机械化除草不伤苗的问题。”

  新的一年,已经尝到套种模式甜头的谭振龙显得很有信心:“我们会努力响应国家稳粮保菜增收号召,紧跟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发展,让地里的粮长得更好。”

<p>  吴忠市伊禾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检修机械。</p>

  吴忠市伊禾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检修机械。

 

责任编辑:倪金凤     编辑:倪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