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主题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在有些人眼里,宪法很“高冷”,其实宪法每时每刻都在你我身边默默守护。为让宪法走近人民群众、走进日常生活,我区政法机关今年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案件当事人亲身谈法,举办宪法有奖知识竞答活动等,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努力将宪法镌刻在每个人心中。
“网红民警”说宪法
李通警官在直播中。
“我是宁夏吴忠的反诈骗警官,大家都叫我通通警官。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宣传日,我们要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明枪易躲电诈难防,请下载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为行走‘江湖’的您保驾护航……”12月2日,吴忠市公安局太阳山公安分局民警李通在他的快手号“通通警官反诈骗”上开展主题宣传直播。
2020年初,李通在单位的支持和鼓励下注册了快手号,开启了他的网络反诈之路,现在的粉丝量170多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民警”,前不久他还受邀与CCTV-12连线开展了反诈宣传,新华网宁夏频道连续5次发表了其创作的防疫反诈视频作品。
随着国家宪法日的到来,在他的号召下,截至目前已有45位宁夏主播为宪法宣传出作品,点击量达1000万次。与此同时,他还连麦全网22位大主播,在直播间参与宪法宣传达101万人次。
同为网络红人的吴忠市公安局红寺堡分局交管大队民警苏斌,拥有粉丝量189.5万,当天他也通过快手号“斌Sir说交通”在线直播,宣传交通安全和防诈骗的相关知识,与网友互动回答问题,为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助力加油。
据宁夏公安厅法制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我区公安机关将宪法、民法典等国家基本法律,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宣传内容,分别开展宪法进公共交通场所、社区、校园、企业、机关等活动,并在“两微一端”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展公益普法宣传活动。
“针对如今电诈频发、各个网络自媒体在网上造谣等违法行为屡屡发生,今年宣传活动,我们重点安排开展宪法宣传进网络活动,对法律知识进行普及,对监管地带进行净化,让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宁夏公安厅法制总队负责人说,我区公安机关近期大力开展网络安全“五进”活动,通过广泛宣讲,走进交通行业、工会系统以及禁毒网红、统战人士等单位、群体,细致深入解读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同时精准深入60余家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医院等,先后组织20余场次法律解读、政策指导、技术协助。(记者 刘惠媛 文/图)
让群众感受更多法治温暖
12月3日,在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28名员额检察官进行了宪法宣誓。
“感谢灵武市人民检察院为我们老百姓主持公道。”近日,灵武市民郝某感谢道。
2004年的一天,郝某经过灵武市高庙附近时,被4名不认识的男子拳打脚踢,致使多处受伤。因郝某伤情程度鉴定为轻伤,公安机关未刑事立案,后郝某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也因无法找到被告人而被驳回,案件一直未得到处理。近日,郝某找到灵武市人民检察院派驻公安局检察室反映情况,检察官调阅案卷,启动立案监督程序,向公安机关发出《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随后,公安机关进行立案,并最终将犯罪嫌疑人狄某等4人抓获归案。今年5月25日,狄某等4人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年至1年3个月不等,郝某也获得6万元赔偿。“以人民的期待为着力点,检察机关立足职能、敢于监督,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办案检察官表示。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每一位检察人在办理每一起案件,在与每一位当事人打交道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法在默默发挥它生命力量的时候。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法律尊严,让法律的温度触手可及,让宪法的精神深入人心。”12月2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说。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我区检察机关一直把学习贯彻宣传宪法等法治思想作为重要任务,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等宣传活动,努力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近日,在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我区各级检察机关大力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弘扬宪法精神。
12月2日,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检察院走进掌政镇杨家寨村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打工后企业拖欠工资,仲裁后仍不支付,怎么办?”村民咨询问。
“可以持生效的仲裁决定书,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兴庆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佘晓阳回复道。
“贫困的村民能否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村民说。
“国家有司法救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因案返贫、致贫的,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国家司法救助。”佘晓阳说。活动中,检察干警还向村民宣讲了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内容,同时就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近期多发的案件类型、国家司法救助政策进行了讲解。
随后,我区各级检察机关还将陆续开展法治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等活动,并通过“学习强国”“宁夏检察”等平台,推送播出“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等专题片,通过案例宣传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和普法教育。(记者 杨超 文/图)
面对面传递法治“好声音”
固原中院民一庭法官助理杨静为师生授课。
“今天的庭审,让我受到了生动的法治教育,了解到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名,以后我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11月29日,宁夏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位教师代表旁听完庭审后表示。
当天,该校16名教师代表走进银川市金凤区法院,旁听一起变造身份证件案件公开庭审。该案中,被告人曾因犯危险驾驶罪而被判处拘役1个月并处罚金,驾驶证被吊销。随后,其将他人驾驶证照片换成自己的照片使用,被交警查获。该案当庭宣判,一审判处被告人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
为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在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宁夏各级法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11月30日和12月1日,平罗县人民法院法官金婧走进平罗县第二小学,为该校学生作法治专题讲座。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金婧以案释法引导学生辨别和防范校园欺凌、网络游戏诈骗等,教会学生如何更好保护自己。今年,平罗县人民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近期更以国家宪法日为契机,选取相关案例,通过普法进校园、旁听庭审等形式,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
平罗县人民法院沙湖人民法庭通过开展“法庭开放日”,邀请沙湖小学30余名师生走进法庭参加庭审旁听,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庭后,沙湖小学法治副校长、沙湖人民法庭法官王学宗还指导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模拟庭审,同学们扮演各种角色,切身感受法律的严谨、威严。
12月1日,固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原州区河川乡中心小学开展“宪法宣传周”送法进校园活动。活动中,固原中院民一庭法官助理杨静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内容,并以生动的案例和动漫,从青少年人格权、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处分权、隐私权以及校园暴力等领域,讲述了民法典与生活的关系,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堂丰富的法治讲座,让师生了解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记者 张涛 文/图)
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盐池县开展传承红色法治基因专题宣传活动。
“看到盐池县政府1936年发布的《禁止妇女缠足裹脚的命令》,感慨万千,这个红色法令解放了千千万万的妇女。”近日,在盐池县革命历史纪念园举行了以“一切为了人民——传承红色法治基因”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上,盐池县司法局干部郭河彦感慨地说。
宪法宣传周期间,盐池县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先后组织干部、群众及学生到革命历史纪念园开展宪法宣誓、宪法诵读、签名仪式、听取红色法治故事等活动。
王乐井乡村民韩鑫站在1938年陕甘宁边区盐池县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证展示牌前,久久不愿离去。他告诉记者,他的祖辈是从陕北逃荒来盐池的佃户,没有土地,饱受剥削压迫,1936年他们家就分得一块土地,1938年领取了一个正式的土地证,爷爷一辈子将这个土地证当作命根子珍惜。
红色是盐池的“底色”,盐池县作为宁夏唯一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境内发生过盐池解放战争等大小战斗百余起。目前,境内革命遗址、遗迹主要有苏维埃政府旧址、李塬畔革命遗址等20余处,留下的革命事迹、故事、文献等也较为丰富。抗战开始后的13年中,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颁布并实施了多达千件以上的法律法规,内容涵盖宪法、刑事、经济、婚姻、诉讼、行政,孕育了红色法治。
据盐池县司法局局长王有介绍,为保护党领导盐池人民在各个时期开展革命建设形成的红色法治文化,“八五”普法期间,盐池县将充分利用丰厚的红色法治文化资源,注重发掘、保护、宣传、研究,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打造红色法治品牌,为建设“强美富优”的现代化新盐池提供强大的法治精神力量。
薪火相传映初心,牢记使命向前进。“盐池这块红土地孕育了红色法治基因,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是盐池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王有说,通过系列活动激活红色法治基因,让大家既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文化教育,又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把弘扬红色革命传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法治建设奠定基础。(记者 马忠 文/图)
责任编辑:倪金凤 编辑:倪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