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规劝别人时,常言“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就能想通”。这就是说,当你换位思考时,才能看到对方的难处、知道自己的不足,进而体谅对方、改正不足。这句话劝和好使,对为民服务同样有“特效”。
近日,灵武市审批局聚焦132项高频政务服务,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活动。当了一天政务服务员的副局长杨晓呈感叹道,“陪着群众办事,才真实感受到政务服务工作中需要打通的环节还有很多。”目前,该活动共发现现场缴费不便、发票领用流程烦琐等15项问题,已沟通解决7项,其余事项将定责任、定时限解决。
显然,通过这次活动,参与其中的干部看到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顺利解决了相关问题;相反,如果没有这次切身体会,他们自然无法及时获知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可能迅速跟进解决,这些问题也将长期困扰群众和企业。
看到此,不禁让人想起一些类似的“镜头”,人社局副处长“客串”外卖小哥、园林局局长当护林员、交警开出租车……这些领导干部的“沉浸式”体验,虽然身份、形式各不相同,但效果却很一致——都通过亲身体验切身感受到了群众辛苦、亲耳听到了群众诉求,也明白了工作的努力方向。
事实说明,为群众办实事,就得多下基层、真下基层。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只有下去亲身经历了,才能明白老百姓的不容易、知道群众想啥盼啥”“只有下去换位思考了,才会知道问题在哪里、工作该怎么干”。如果整天呆在机关大院、坐在办公室、泡在会场,只凭汇报、材料、经验想问题、做决策、出政策,无异于刻舟求剑、闭门造车,自然感受不到企业和群众的难处、看不到问题的根本症结,也拿不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最终难免伤了民心、误了事业。
其实,下基层“沉浸式”体验并非新创举,而是老办法。其和我们党一直以来所强调的“三同”做法、倡导的“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等一脉相承,都在鞭策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只有深入基层共情体验,才能真正推动民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由此来看,下基层“沉浸式”体验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就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也是为民办实事、推动事业发展的方法论。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党员干部“沉浸式”体验屡屡成为新闻的事实从侧面说明,我们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方面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倘若党员干部“沉浸式”体验变成家常便饭,人人都能真心实意地出现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把民情民意打捞上来、把老问题新矛盾找出来、把好办法想出来、把实绩干出来,民众和企业的幸福感、获得感必将得到大大提升。(虎 权)
漫画 李雪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