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一次考察,将依江面海的福建与山大沟深的宁夏西海固紧紧相连。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担任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不久,亲赴西海固进行扶贫考察,为闽宁结亲、山海共融按下“快进键”。从东海之滨,到西北山塬,习近平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海情”隽永绵延。
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境内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2018年8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创、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伟大事业,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大量心血。每年召开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建立“点对点”“一对一”的市县结对帮扶机制,闽宁互派干部挂职锻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闽宁帮扶的一系列开创性、务实性、精准性举措,助力两省区共绘了一幅先富帮后富的壮阔画卷。从吊庄移民到坡改梯,从井窖建设到劳务输出,从联办医院到援建学校,从产业推广到招商引资……25年间,从一点一滴到涓涓细流,从滴水穿石到海纳百川,一股又一股挑战贫困的力量从八闽大地向六盘山地区汇集,助力宁夏实现从深度贫困到消除绝对贫困的根本性转变。
25年前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因贫困闻名,时刻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25年来,在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下,闽宁协作开辟了东西部协作的新机制,走出了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路,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反贫困治理的成功范例,带动两地干部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接续奋斗。截至2020年底,福建省、福建对口帮扶市县(区)及社会各界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3.69亿元,帮扶资金60%以上用于宁夏深度贫困地区,援建项目4000多个。2020年11月,宁夏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如期脱贫。25年过去,8000多人的闽宁村已经成长为6万多人的闽宁镇。昔日尘土飞扬的“干沙滩”已换装为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的“金沙滩”,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00元增至1.6万元。如今,宁夏已相继“孵化”出160多个闽宁示范村,建设了闽宁镇、石狮镇、惠安村、南苑村、团结村等一批生态移民示范村镇。一年比一年好的帮扶效果,一年比一年宽的协作领域,凸显着社会主义大家庭“大手拉小手”“先富帮后富”的制度优越性。
山海缘未了,山海情更深。福建和宁夏相隔数千公里,因为东西部对口协作的缘分结下了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山海情缘没有断点。明确闽宁镇打造东西部协作示范镇、移民致富提升示范镇、乡村振兴示范镇,推进10个闽宁产业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巩固提升100个左右闽宁示范村,“十四五”末在宁闽籍企业(商户)达到1万家左右……2021年5月,福建和宁夏召开了闽宁协作第25次联席会议,签订合作项目49个,共同编制了《“十四五”闽宁协作规划》,紧扣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闽宁协作于“十四五”期间在东西部协作工作中继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由政府主导向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转变、由单向援助向双向互动转变、由扶贫协作向全面合作转变,进一步推动闽宁协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闽宁协作始于扶贫,但不止于脱贫。实践证明,25年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条战胜贫困、消除贫困、摆脱贫困的正确道路,是一条共促发展、共同富裕、共奔小康的正确道路,为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创造了成功的经验,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生动的中国案例。揆诸现实,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已由最初的输血式扶贫升级为造血式扶贫,从帮钱帮物的物质扶贫,形成了现在开拓思路的扶志扶智。双方协作也从最初单一的帮扶,逐渐向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经济合作方式转变。展望未来,闽宁两地还将续写互帮互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历史,开创协作发展更加辉煌的美好未来!(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罗建华)
责任编辑:王小梅 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