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了14年前一句承诺,车彦清将3个侄女视如己出——“看着孩子们都好好的,值了”
来源:宁夏日报

 车彦清(中)和家人坐在一起。

 二侄女车晓花照顾爷爷。

 每天清晨,车彦清开始一天的劳作。

  婚礼上,当大侄女车晓娟双手奉上那杯茶,一声“爸,请喝茶!”脱口而出时,车彦清猛然转身,滚烫的泪水终究无法藏匿。十四载光阴,这声“爸”,是命运最沉重的回响,也是生命最珍贵的馈赠。

  14年前,隆德县张程乡赵北孝村村民车彦清的三弟因病离世,弟媳选择改嫁,留下3个幼女无依无靠。远在新疆打工的二弟提议:“姊妹仨分着养吧?”车彦清望着父亲愁苦地叹息,又看看3个幼小的孩子,眉头紧锁。一夜辗转未眠,他最终拨回电话:“姊妹仨不能分,都放我这儿吧。”

  14年来,车彦清夫妇不分亲疏地付出,点点滴滴都刻在孩子们心上。

  从“大爸”到“爸爸”,重写亲情的疆界

  2011年,三弟去世的悲痛还未散去,弟媳的一句话让车彦清愣在当场:“我要改嫁了,3个孩子带不走。”屋里,大侄女正哄着啼哭的最小的妹妹,二妹妹怯生生地拽着姐姐的衣角。

  车彦清抱头蹲在门槛上,望着屋里3个侄女,又看看正挤在炕头写作业的自家4个孩子,耳畔时不时传来老父亲的唉声叹气声,“怎么办?”

  他首先给远在新疆的二弟打去了求助电话。二弟说:“哥,你有自己孩子要养,爹又有病,我这边打着零工,要不给我送来一个丫头?”车彦清没立即回答,眉头皱得更紧了。

  挂掉电话,他走到厨房。妻子李国花正在和面,面粉扑簌簌落在盆里。“那仨丫头二弟说要分着养。”车彦清声音发紧。李国花手上的动作没停,“40亩旱地刚下种,还欠着养牛的饲料钱……”

  车彦清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他给二弟回了电话。“你在外头打工也不容易。姊妹仨不能分,都放我这儿吧。”这句话像是说给二弟听,又像是说给妻子听,李国花听后走进厨房说:“以后我和面做饭多搲一碗。”

  “大爸。”搬进车彦清家,7岁的大侄女怯生生地叫车彦清。车彦清心里明白,孩子还有心结,只有真情能打开此结。

  车彦清待侄女们和自家孩子一视同仁。添新衣时一人一件,孩子们的家长会,他一个都不落下。

  为了撑起这个家,车彦清和李国花起早贪黑。农忙时节,天不亮,他就下地干活,妻子则在家照料老人孩子;农闲时分,他远赴新疆打工,家里大小事务全落在妻子肩上。

  最难熬的是头两年。车彦清说,孩子们挤在一张土炕上睡觉,冬天还好,挤着暖和;夏天就遭罪了,屋里热得像蒸笼,孩子们皮肤娇嫩,捂出一片片痱子,李国花整夜不睡,轮流给孩子们扇扇子。

  欣慰的是,3个孩子很快融入了这个家。大侄女帮着照看弟妹,成长起来的二侄女主动分担家务,最小的侄女也乖巧懂事。在这样的朝夕相处中,侄女们逐渐改口,叫车彦清“爸爸”。

  婚礼上的眼泪,让村民感慨“亲爹也不过如此”

  从隆德到乌鲁木齐,从乌鲁木齐到隆德。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14年来,车彦清过着“候鸟”生活,乌鲁木齐的各大建筑工地、农场、货运站都有他洒下的汗。

  身高1.7米的车彦清,刚到新疆找到了一份建筑工地的工作。他不到65公斤,扛一袋50公斤的水泥压得他直不起腰来,时间长了落下了腰伤。腰伤发作时,他舍不得请假,贴上膏药继续上班。烈日下,采摘西红柿,他后背被晒伤脱皮,被汗水浸得生疼,他也没有让手停下来。在货运站搬货时,上百斤的箱子磨得双手满是血泡,晚上用水泡一泡第二天接着干。车彦清说:“想到家里娃娃们要吃饭、要上学,啥苦都得咽下去。”

  李国花在家里的担子同样不轻。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喂家里的牛羊,再为一大家子准备早饭,还要照顾年迈的老父亲。好在孩子们都很懂事,大侄女车晓娟七八岁就主动帮忙烧火做饭,喂鸡喂羊;二侄女车晓花抢着洗碗、扫地;小侄女虽然年纪小,也会帮着递柴火、收拾碗筷。“几个丫头知道家里不容易,从不多要求什么。”李国花说。

  在这个家里,读书是头等大事。

  “家里再难,也得把书念完。”这是车彦清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到开学季,他都会提前准备好学费,他经常对孩子们说,自己没文化,但不能让孩子们也没有文化。今年,他又买了几头小牛,盘算着把牛养大卖出后供小侄女上高中。

  车彦清夫妻对3个侄女的好,侄女们都记得。

  4年前,大侄女车晓娟找到了意中人。婚礼上,这个从小就让车彦清特别省心的侄女喊了一声“爸,请喝茶!”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车彦清立即红了眼眶,“养了这么多年,突然嫁人了,心里舍不得。”闻此,侄女也流下了眼泪。

  如今,大侄女也有了自己的一对双胞胎,二侄女车晓花用从学校学来的老年人服务和护理知识照顾着爷爷,三侄女的成绩在张程乡中学总排前三名。这些,都让他骄傲。

  “亲爹也不过如此。”在赵北孝村,提及车彦清一家,全村村民都发出如此感慨。这个不善言辞的庄稼汉,日复一日的付出超越了血缘的定义,他们一家的言行成为整个村村民口中最好的家风。村民马耀成说:“车彦清两口子抚养这三个侄女,比亲生的还要上心。”“他的这份情义,村里人看在眼里,服在心里。”赵北孝村村党支部书记马具明说。被问起这些年的感受,车彦清搓着粗糙的手说:“看着孩子们都好好的,就值了。”今年6月,车彦清又买了几头小牛。“去年卖了8头牛,今年价格好,又卖了几头,还了些贷款。”他说,“现在,养牛政府有补贴,每头能补1000元,日子也越来越好。”

  近年来,因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车彦清也先后被推选为固原市“宁夏好人”候选人和“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记者 师越/文 实习生 杨恺/图)

 

责任编辑:王小梅     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