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戈壁滩到绿洲,贺兰山下的乡村不只飘出美酒香——昊苑村醉美“四部曲”
昔日的戈壁滩,变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在矿坑上建成的贺兰山运动公园。
一串串紫色的葡萄酝酿出琼浆玉液,更酿出村庄的梦与盼。与镇北堡西部影城毗邻而居,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的故事,要从30年前说起。那时的昊苑村,还是一片“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1995年,第一代拓荒者从各地会聚贺兰山下,他们带着憧憬与执着,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用汗水与信念浇灌梦想。
岁月流转,昊苑村悄然蜕变。1.8万亩酿酒葡萄园在贺兰山脚下铺展,21座风格各异的酒庄点缀其间,白墙黛瓦的民宿小院里花香四溢。“如今的风,都带着花的芬芳。”70岁的村民何万林,见证了村里一年一个样的变化。
从荒滩到绿洲,从单一的农业种植到发展葡萄酒产业,再到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以数字治理赋能和美乡村建设……昊苑村踩着时代的节拍,一路探索、一路前行,完成了醉人心弦的“四部曲”。
采摘园里,技术员刘元丽在采摘吊干杏。
石头地里栽出“万亩绿”
7月1日,在晨光下,一栋栋黛瓦白墙的民居恬静矗立。村落中绿植层叠,院子里林木成荫。“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何万林说着,思绪不由得飘回到了29年前。
1996年,何万林拖家带口搬到了昊苑村。“那时这里还是荒滩,遍地是脸盆大的石头,风沙迷眼。”他回忆。当时,只有零星几户人家散居在路边,何万林全家五口挤在临时搭的草棚里,半夜常被呼啸的大风惊醒。
何万林和最早来的十几户村民决定开荒。“满地的石头,只能人工捡拾,捡一亩就得半个多月,划破手是常事。”何万林说。
困难接踵而至:水是碱水,浇地后,苗子发黄蔫死;狂风吹过,刚翻的地又被砂石掩埋。头几年种玉米,收成还不够糊口,很多人熬不住就搬走了。“在老家靠天吃饭,这里起码有水!苦不怕,怕的是没奔头。”何万林下决心干到底。
2005年,情况开始好转。政府把散居的移民集中安置,统一规划,盖起了砖瓦房。关键的是,大家更加意识到了生态的重要性。面对过度采砂留下的巨大矿坑,大伙儿用牛车拉树苗,一锹一锹挖坑栽树,为大山“疗伤”。其间,常有人磕碰受伤。村民张天寿的手被铁锹木刺剜掉一块肉,把马齿苋捣碎敷上,裹块纱布又下了地。
“就是凭着这股子劲儿,硬是在沙窝里种活了7500亩生态林,把矿坑变成了绿洲。”昊苑村党支部书记艾晓保说。历时十多年,村民用汗水浇灌出绿洲,全村1.5万亩耕地和1.3万亩防沙林,全部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这来之不易的绿色,牢牢锁住肆虐的风沙。
“随着生态变好,我们在废弃的矿坑栽种龙桑、枣树、苹果等经济林,利用采矿塌陷区建成休闲公园,还因地制宜新建足球场、滑雪场,发展攀岩、射箭等项目。”艾晓保说。
如今,村庄绿化率超过60%,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国家森林乡村”,形成集葡萄种植区、园林式酒庄、五星级休闲度假山庄等于一体的生态园区。
“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房前屋后都是绿,每家每户的屋顶都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过去,做梦都不敢想。”张天寿站在庭院里,摸着当年种下的梧桐树,感慨万千。
酿酒葡萄寄托着村民的希望。
贺兰山下酿造新梦想
生态改善了,靠什么致富?没想到,曾经困扰村里产业发展多年的砂石地,却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
正当昊苑村寻找发展方向时,宁夏大力推广酿酒葡萄种植。“村里改造后的土地,恰恰为种植葡萄创造了适宜的土壤环境。”艾晓保说。2008年,昊苑村响应号召,大伙儿满怀希望地种下第一批酿酒葡萄苗。
袁辉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祖祖辈辈一直种玉米小麦,对种葡萄一无所知,当时只能硬着头皮摸索,心里真是七上八下。”袁辉回忆起创业初期,仍能感受到那份初入荒野的迷茫与期盼。
然而,命运起初似乎并未眷顾这些勇敢的拓荒者。几年后,一场打击悄然降临。那些曾经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葡萄藤,突然间叶子开始大片泛黄,枝条萎蔫无力。“眼瞅着葡萄即将挂果,枝条却软塌塌地耷拉下来,再也抽不出一丝新芽。”袁辉和村民们蹲在地头,望着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葡萄藤,满眼焦虑。
此时,政府及时伸出援手,一支由农技专家组成的队伍及时赶赴田间地头,仔细“诊断”葡萄藤病因:原来是本地碱性水质与特定土壤结合,导致葡萄根系受损,营养吸收出现障碍。紧接着,通过政府牵线搭桥,60多位国际知名的酿酒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村民如何修枝控产,以及如何控制发酵温度以保留果香……艾晓保回忆,当时,仅昊苑村就迎来了27位专家。
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难题被逐一攻克,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契机。如今,昊苑村酿造的葡萄酒,带着馥郁的果香与独特的风味,漂洋过海,远销法国、德国、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昔日的戈壁滩,成为孕育生机的土地。
宁夏易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环邦在大棚内查看长势。该公司与昊苑村合作打造“移动果园”。
多元产业铸就“亿元村”
步入昊苑村欣恒酒庄静谧的地下酒窖,瞬间被醇厚的酒香包裹。柔和的灯光下,橡木桶整齐排列。“这是我们自酿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采用野生酵母自然发酵,最能体现这片风土的特色。”酒庄负责人王宇恒向几位专程从上海来参观的游客介绍。
近年来,昊苑村抓住机遇,持续扩大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示范区。志辉源石、蓝赛、欣恒等21座酒庄在这里成长壮大,年产优质葡萄酒6000吨,产值近4亿元。1200名村民成为掌握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
“土地流转给酒庄后,那些没有技术、年岁已高的村民只能在酒庄里干些零碎活计,收入难以稳定。”艾晓保说,葡萄酒产业虽已蓬勃发展,但村里如果仅靠葡萄产业“一条腿”走路,遇上市场稍有波动,全村都得跟着“晃悠”。
如何发展更多产业,为村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端稳“饭碗”,鼓足“钱袋子”,成为村“两委”的新课题。“只有多条腿走路,才能让村民生活得更踏实,让村庄发展更具韧性。”艾晓保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调查后,决定依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破局。
村集体率先迈出步伐,以8栋设施温棚入股,与宁夏易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通过该公司负责人马环邦带来的“移动果园”,在温棚里采用盆栽技术种植樱桃、芒果、吊干杏等特色林果4000余株,既能作为苗木出售,又吸引游客前来采摘,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出技术、出优质种苗,负责精细化管理,村里提供大棚和土地,销售收入五五分成,账目清清楚楚。”马环邦一边说,一边点开手机上的“昊苑村数字化乡村运营平台”显示:今年6月,4棚吊干杏上市后被抢购一空,8栋温棚预计收入超20万元。
在昊苑村采摘园的1号温棚里,技术员刘元丽手法娴熟地检查着吊干杏枝干。“村上8个棚的樱桃树、杏树都归我负责,育苗、拉枝、温度调控,样样都得操心好。”她利落地抹了把汗,“一个月稳稳当当3600块,这日子过得踏实。”
借助镇北堡西部影城、漫葡小镇等景点景区优势,昊苑村还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精心打造“望山民宿村”。去年,全村13家风格各异的民宿,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
“咱村靠着贺兰山、挨着影城,要用好这个优势。”村民陈晓红说。2022年,她将自家老宅改造成民宿,5间特色客房在节假日和暑期常常一房难求。去年,民宿盈利17万元。
紧抓乡村振兴机遇,昊苑村蹚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行列。
葡萄酒成为昊苑村的一张产业“名片”。
数字运营描绘新图景
随着产业多元化发展,昊苑村也迎来了“成长的烦恼”。
“产业多了,管理如何更科学高效?好东西怎样才能卖得更远?又该如何吸引年轻人回村?”艾晓保深感转型的紧迫,“村庄发展有了新需求,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更需要新鲜血液带着新思维闯进来。”
转机出现在年轻的村党支部副书记任浩科身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调研时,当地的一套“数字化乡村运营平台”吸引了他的目光。这套平台的核心理念是“即时分账、阳光运行”,能够清晰地解决项目分红和资金管理的问题。
“这套平台如果能引入昊苑村,或许能为村庄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任浩科将这套平台带回家乡,经过反复的本土化改造,去年底,一个全新的“村集体+合伙人+村民”三位一体的智慧平台在昊苑村正式上线。
“早上9点卖出100块钱的樱桃,村集体账户上50块钱在9点01分就到账了,清清楚楚。”任浩科熟练地打开后台管理系统,屏幕上各项数据一目了然。游客们采摘樱桃、在烧烤露营区消费、参加研学活动缴费等,系统按照预设比例,将村集体收益、合伙人分成、村民分红等“秒级”划转至各自账户。
“平台上线仅半年,累计销售额突破27万元,村民们不用为分红问题而纠结,每一笔收入都清清楚楚,每一笔支出都有迹可循。”艾晓保介绍,智慧平台不仅解决了昊苑村“成长的烦恼”,更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如今,在昊苑村,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生产和管理:温棚里安装了智能化温控系统,错峰上市的樱桃在春节每公斤卖到了256元;数字化积分系统融入乡村治理……
“更深远的变革是,吸引年轻人回流。”艾晓保说。任浩科参与策划的“昊苑村首届葡萄酒主题文化节暨‘昊昊苑苑’IP形象见面会”,将葡萄酒品鉴、民宿打卡、非遗文创展销及音乐汇演融合,吸引数千名游客纷至沓来。引入专业研学合伙人团队,精心设计涵盖葡萄酒文化、生态修复的课程,将酒庄、民宿、工坊串联成一条条精品研学路线。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昊苑村的吊干杏,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每一颗杏子都饱满多汁……”当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昊苑村的采摘园,任浩科熟练地支起三脚架,开始用手机直播。
这位“95后”选调生语速轻快,直播带货风生水起,成功将村里的杏子、樱桃、枸杞、蜂蜜等特产销往全国。他的抖音号上,一条记录艾晓保与他为樱桃带货的视频,播放量突破1200万,带动村里的樱桃销售一空。“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就知道,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任浩科欣慰地说。
“过去,村里的年轻人待不住,纷纷往外走。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数字平台、研学项目、直播电商,村里处处都是机会,大有可为。”艾晓保感慨,新生代带来的创新思维与活力,正为昊苑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剡文鑫 何娟亮 /文 见习记者 孙郑涛 /图)
责任编辑:任岚 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