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主导制定的全球首个枸杞属植物测试标准发布 确立枸杞新品种国际通行“画像”
来源:宁夏日报

  “这是我们在枸杞界一个‘零的突破’!”7月15日,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种质资源圃接受采访时,国家(宁夏)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有龙说。他所说的,正是以其为代表的中国专家主导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6月24日,该指南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第56届会议上正式获得通过,这是全球首个枸杞属植物的国际测试标准,这也是中国主导制定的第8个国际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

  宁夏作为中国枸杞核心产区,以占全国枸杞种植面积82%的体量,支撑起年综合产值290亿元的全产业链。这份指南正是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科院,依托多年科研积淀交出的答卷。项目2019年启动,科研团队历时6年,系统分析1886份种质资源和46个审定保护品种的64个形态指标,广泛吸收育种项目与种植一线经验。草案经国内外专家多轮修订,最终筛选出27个关键特征指标,历经2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专家的5次深入论证,终获国际认可。

  这份指南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全球枸杞新品种确立了一套国际通行的“画像”标准。“通俗地说,就是给品种画像。”参与指南编制的宁夏农科院枸杞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巍解释道。面对枸杞果型等特征,指南构建了一套完整技术体系,“比如,从果实的描述来说,果实形状、棱线、色泽,到果肉厚度、果柄长短,甚至萼裂的开张角度,都需要细致统计分析,精准判定品种的真实性,以此定义枸杞好品种。”安巍强调,确立这27个涵盖花、枝条、叶、果实乃至株型的指标,意味着今后“一个新品种能否被称作良种,必须严格按照这套国际标准进行测试”。

  指南的通过,标志着我国牢牢掌握了枸杞新品种审定的国际话语权。曹有龙指出,其意义远超技术层面:它将成为国际枸杞种苗贸易纠纷裁决的法律依据,规范全球种质资源描述与新品种保护,助力推广良种规范化种植与品质提升。“特别是在枸杞保健功能日益受重视的背景下,美洲有60—80份种质资源,而我们国内有15份,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国际引种,亟需统一标准引导。”他补充道。

  未来,宁夏作为中国枸杞的核心产区,将以此次突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UPOV成员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枸杞产业标准化与国际化进程,助力中国从枸杞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迈进。(记者 马越)

 

责任编辑:任岚     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