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雪豹“F1”夏日探险记:368公里足迹揭秘生态向好
在贺兰山的广袤山间,一场关于生态与生命的探索正在悄然进行。为全力推动贺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维护生态平衡,构建完整生物链,宁夏贺兰山管理局开展了一系列雪豹种群和栖息地恢复保护工作。截至目前,贺兰山雪豹数量已达到4只(2雄2雌),这一成果标志着贺兰山雪豹种群恢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其中,一只来自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雌性雪豹“F1”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自2024年3月1日在贺兰山插旗口沟放归以来,“F1”便以其独有的方式,在这片山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佩戴在它颈间的卫星项圈,已默默记录下1971条宝贵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见证了“F1”的生存状态和运动情况良好,更揭示了它惊人的移动能力——累计约368公里的足迹,在贺兰山脉间蜿蜒铺展。
为了更近距离地探索“F1”的生活情况,7月22日,由雪豹研究专家团队的科研小组与贺兰山管理局科研人员共同前往大水渠,踏上了一场充满期待的探寻之旅。他们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F1”留下的痕迹,哪怕只是疑似被“F1”捕食的岩羊残骸,也足以让他们激动不已,而这一次的发现,确实证明了“F1”现阶段的捕食能力和生存能力较强。
通过科研人员的持续监测,发现贺兰山上的4只雪豹已经逐步适应了这里的生态环境。这一发现为贺兰山雪豹种群重建、构建完整生物链、打通雪豹栖息地间生态廊道以及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雪豹家族”成员的故事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贺兰山的生态保护,关注这些生活在高山之巅的旗舰物种。雪豹监测作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贺兰山雪豹种群恢复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目前,已有4只雪豹通过救助和自然扩散的方式在贺兰山安家。
据了解,今后,宁夏贺兰山管理局科研人员将继续致力于贺兰山生物链修复的研究,建设雪豹迁地保护救护基地和救护站,并实施一系列保护监测工作,包括雪豹收容救护、安全转运、适应性训练、野外放归、观察监测、痕迹采集以及自然繁衍等。他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些努力,恢复雪豹的区域性自然生存,打通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等雪豹栖息地之间的生态廊道,促进我国雪豹种群及栖息地的健康发展。
“我们期待着‘雪豹家族’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繁衍生息,用它们的足迹绘制出更加壮丽的生态画卷,成为贺兰山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宁夏贺兰山管理局科研人员表示,这不仅是对贺兰山生态保护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我们共同家园的美好祝愿。(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 图片视频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王小梅 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