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花朵”向阳生长撑起法治“晴空”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司法机关责无旁贷。

  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惩处、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是司法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有效回应社会关切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区司法机关积极适应未成年人保护新形势新任务,从传统的刑事保护向全面综合司法保护转变,全面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防治水平,以精准化、精细化的司法保障,共同筑牢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的“防护墙”。全区219个派出所全部建立家庭暴力和侵犯未成年人权益案件投诉站,2023年以来办理涉未成年人权益364件案件、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228件……

  投诉站里的解铃人

  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分局开展“护校安园”工作。

  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分局开展“护校安园”工作。

  “遇到困难可以求助老师和我们,一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万一出事咋办?”

  “你们当父母的也是,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这么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

  近日,在处理一起少年负气离家出走的报警时,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分局三营派出所所长何义清将少年的父母领到未成年人权益投诉站,耐心劝导父母,对孩子进行安抚。5月底,群众王某某报警,称其13岁的孩子放学后一直没回家,四处寻找未果。接警后,何义清和同事根据家属提供的相貌特征,立即对辖区网吧、台球室等场所进行排查,同时广泛征集线索。1个小时后,终于找到孩子。经了解,孩子学习压力大,在学校又遇到不顺心的事,正当孩子心情烦闷时,其母亲又因家庭琐事唠叨训诫,导致孩子一时无法排解烦闷,离家出走。

  “十几岁的孩子很容易因为无法跟父母沟通,导致想不开、厌学、离家出走。”何义清说,不久前,该辖区有3个学生因在校被老师误会批评,一气之下组团出走。随后,何义清将他们找回,在家长的陪同下耐心劝解,打开了3人的心结。

  “基层民警除了及时开展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开展摸排、管理、帮教活动,有时候还充当特殊老师,从教育根源入手拉他们一把,更是从法治方面全方位守护他们的健康和平安。”6月4日,宁夏公安厅治安总队有关负责人说。

  原州区张易中学的一位老师向辖区原州区公安分局张易派出所民警求助,一名学生有厌学情绪,希望民警能帮助劝说。因民警经常去学校做法治宣讲,跟学校的孩子们比较熟络,当民警坐在这名同学面前时,只见男孩情绪低落、欲言又止,在耐心询问下,男孩终于说出心中的苦恼:“我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住校的,很不适应校园生活环境。”民警了解到男孩内心有自卑感、不善言谈、无人倾诉,与家长、老师缺乏沟通,从而产生自闭心理、厌学情绪。派出所民警结合自身经历,提出排解不良情绪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与老师家长及同学多沟通交流,循循善诱地对其进行开导,男孩慢慢地解开心结。

  截至目前,全区219个派出所全部建立了家庭暴力、侵犯未成年人权益案件投诉站。

  我区公安机关通过投诉站的建设,一方面以“零容忍”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工作,加大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还在办案区建设并设立了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对未成年被害人一次性完成询问案情及同步录音录像、人身检查及检材提取、辨认嫌疑人等案件证据收集,并适时开展心理咨询、疏导等工作,从细节上给予未成年人关怀和帮助。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权益案件投诉站会对中高风险等级的未成年人定期进行家访和家庭教育,开展行为偏差学生帮扶教育等工作,还会协助民政、教育、卫健等部门开展短期监护缺失儿童的临时监护等。(记者 刘惠媛 文/图)

  圆桌法庭彰显司法温情

  近日,中卫市法院系统发出了该市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

  “‘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既是一份警示,也是一份责任。提示卡的发出,对于督导离婚案件当事人提升责任意识、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保障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6月3日,中卫市法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沙坡头区人民法院宣和法庭在调解一起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向当事人发出了“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

  案件中,马某一因马某二长期居住娘家感情破裂为由起诉离婚,并要求确定子女抚养事宜。调解过程中双方同意离婚并就子女抚养达成一致意见。法院向双方送达了“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督促双方履行好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义务,离婚后继续关心、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力降低因离婚纠纷对他们产生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宁夏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构建司法审判、社会联动、教育预防“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体系,妥善审理涉及未成年人婚姻家庭纠纷、人格权纠纷、侵权纠纷、继承纠纷类案件,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保护。

  王某母亲李某去世后,父亲王某某长年在外,将王某留给外祖父李某某抚养长达10年,期间王某某未曾回来探望及支付抚养费。后外祖父李某某因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无力抚养外孙王某,就以王某名义起诉要王某某支付抚养费。案件受理后,西吉县法院多方联系找到在内蒙古打工的王某某,王某某因身体残疾,且负债累累,常年不敢回家躲避债权人,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有困难,更无力支付王某的抚养费。但是儿子王某学习成绩较好,马上要上高中,在王某某实在无力支付抚养费的情况下,家事审判团队多次联系王某所在地的乡镇、村委、派出所,经多方努力和协商,王某得到了特困救助。

  “家事审判团队自2016年成立以来,累计受理涉及未成年案件1000余件,案件类型有抚养、收养、监护、继承、探望、亲子关系及部分未成年人侵权纠纷。”西吉县法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法院筛选审判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组建了5个审判团队,同时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妇联、团委工作人员中选聘家事调查员20名,心理疏导员3名,调解员44名,成立了“家事纠纷多元调解委员会”,多层次、全方位搭建家事化解平台。

  “近年来,全区法院全力维护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坚持全面保护原则,妥善审理涉及未成年人婚姻家庭纠纷、人格权纠纷、侵权纠纷、继承纠纷类案件,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保护。”宁夏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法院全面落实独具特色的审判制度,将传统法台式法庭改为圆桌式法庭,消除和减少了未成年被告人庭审中的心理恐慌、紧张感和消极情绪,并积极落实法定代理人到场和法律援助制度,召开政法机关联席会议,就社会调查工作的配合衔接、规范社会调查评估报告问题共同协商。(记者 张涛)

  诉源治理管娃难题

  “你有校车驾驶资格证吗?”“校车是否超载了?”

  一起交通处罚,引起石嘴山市惠农区检察院的关注,也引发了石嘴山市对该领域全面诉源治理和排查整治。

  近日,石嘴山市公安局交警分局惠农交警大队在复查校车驾驶员驾驶资格过程中,发现一所幼儿园两辆校车驾驶员未获得校车驾驶资格,民警分别对其处以罚款、驾驶证扣分的行政处罚。

  简单的交通处罚,却暴露出校车安全问题。惠农区人民检察院立即开展督促履行校车安全监管公益诉讼专项活动,调查辖区所有校车安全运营情况,发现辖区幼儿园曾因校车驾驶人无证驾驶、校车超员等违法问题被行政处罚。

  校车安全,事关学生人身安全。惠农区检察院立即创建了“惠检·润童心”护航校车安全监督模型,调取石嘴山市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校车和驾驶人登记管理信息,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取的校车及驾驶人审查备案信息、校车交通违章信息等碰撞筛查。在大数据“加持”下,检察官发现了51条异常问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登记管理的校车驾驶人信息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查备案的轿车驾驶人信息不一致、驾驶人年龄已满60岁、校车实际驾驶人与校车标牌载明驾驶人不一致等。

  随即,惠农区检察院快速立案,向惠农区教育行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制发4份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各责任单位疏堵结合开展校车规范治理工作,并向相关学校、校车服务公司制发3份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收到检察建议后,惠农区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交通运输执法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全面排查消除校车安全隐患。针对模型碰撞发现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平罗县的校车安全问题线索,惠农区检察院也已移送。“目前,石嘴山市全面梳理了运营校车安全管理隐患,多部门也建立了信息共享、定期巡查、联动整改等机制。”6月3日,惠农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表示。

  据了解,我区检察机关通过依法能动、集中统一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系统推进未成年人法治化保护工作,助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融通发力,全面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工作质效。同时,针对案件背后发现的一些家庭、社会方面的突出问题,多管齐下,促进各项保护共同发力。

  “未成年人保护不仅是司法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深化治理、源头预防是最实在、最有效的保护。”5月31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主任李学华说;“近些年,检察机关着重聚焦诉源治理,促进堵漏洞建机制,将案件办理效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我区检察机关以整治涉未成年人权益社会突出问题为重点,围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烟酒销售、交通运输、住宿管理等,充分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自2023年至今积极办理相关案件364件。同时,通过大数据赋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着力构建了“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未检数字检察工作机制,通过监督模型实现类案监督,推动提升办案质效。目前,通过数字监督模型已发现线索300余条,监督立案1件,办理民事案件11件、公益诉讼案件24件,制发检察建议8件。(记者 杨超)

  2432次伸出法律援手

  中卫市开展法律援助法宣传。

  “针对目前青少年群体频发的‘帮信罪’和涉‘两卡’违法犯罪的种类,我们持续优化法律服务,锚定重点区域、场所和人群,按需普法,不断织密普法点线面,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入脑入心。”6月4日,盐池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日,盐池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收到一份提供法律援助通知,要求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罗某、彭某提供法律帮助。

  收到案件后,两名擅长未成年人心理教育的援助律师介入办理。律师根据案情,向办案机关出具了法律意见书,为另一名受援人申请取保候审。在多次会见沟通过程中,律师还教育两名犯罪嫌疑人今后切莫贪图小利,心存侥幸心理,将电话卡、银行卡出售租赁给他人,获取短期利益,导致自身受罚。

  自治区司法厅组织开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援惠民生”系列法律服务活动,积极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流程优化、全方位覆盖的法律援助服务,例如,将未成年人请求确认继承权或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等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对因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主张相关权益的,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在网络、热线、实体平台开通未成年人维权绿色通道,实行“一免三优先”制度;宁夏“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一键联通,快速响应未成年人法律服务需求,优化“宁夏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未成年人可通过“云”技术,足不出户视频连线各类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实现未成年人法律援助“零等待”。

  2022年,刘某某、张某某发现中宁县某处有一辆商务车未锁车门,且车的后备厢内放有烟酒等物品,张某某遂联系常某某、黄某一起实施盗窃。随后,中卫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到指派通知后,立即指派宁夏永东律师事务所两位律师办理。经律师了解,张某某系在校学生,案发时未满17周岁,没有犯罪前科,且张某某本次犯罪系因朋友鼓动参与,现已积极认罪悔罪。援助律师多次与检察官进行沟通交流,最终,为张某某争取到附条件不起诉的结果,同时附条件不起诉的期限截止后,因张某某表现良好,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据了解,目前,全区开辟了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直通车”,法律援助触角不断延伸。“我们联合共青团、民政、教育等部门开展‘法援护苗进校园’活动,与各地中小学校建立法律援助对接联络机制,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衔接机制,及时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共同打造全方位多角度的未成年人维权服务网。”自治区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负责人说。

  2023年以来,我区共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228件,为2432名未成年人挽回并避免经济损失共计941.58万元。(记者 马忠 文/图)

 

责任编辑:王小梅     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