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是靠天吃饭的农产品,心存敬畏,格外珍惜。”
“酒庄五年,从未遭遇沙尘暴+晚霜冻,这注定又是葡萄酒人无法入眠的晚上。”
“防霜如打仗,有备无患。”
……
4月23日凌晨,是贺兰山东麓酿酒人无法入眠的一夜。
晚霜冻作为中国北方酿酒葡萄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会对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每年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是贺兰山东麓葡萄晚霜冻害容易发生的时段,此期正值葡萄萌芽、展叶、新梢生长期抽枝时期,0℃以下的低温会对萌芽、抽枝较早的枝芽造成损伤,导致葡萄树轻、中度霜冻害。当然,这并不会对树体造成较大损伤,只要加强管理,调整树体结构,来年可实现正常生产。
贺兰晴雪酒庄葡萄园。
气候影响葡萄每个阶段,霜冻是第一个考验。
4月22日下午起,一场沙尘暴天气来袭,气温下降,当晚即迎来霜冻天气。23日零点的贺兰晴雪酒庄依然灯火通明,年近80岁的容健老爷子站在葡萄园,盯着做好滴灌、烟熏防霜冻的措施,今年虽然提前做足了准备,他依然会忐忑不安,与种植师每隔一会就要观测葡萄园的情况,监测气温。凌晨3点左右,一个小时的时间,气温从7度很快降到2度,随后到0.2度,他们的心像过山车一样快速下降。
“终于保住了零上。”23日清晨,同样一晚没睡的酿酒师张静终于安下了心,大自然的变幻莫测让他们心生敬畏。
“对于酿酒人来说,每一个环节的精细管理,都是保障一瓶高品质葡萄酒的前提。晚霜冻是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长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去年,我们躲过了第一次晚霜冻却没躲过第二次,导致葡萄产量减产70%。今年我们在收到天气预报和预警时,第一时间做好防备,没有让这些‘小生命’受到伤害。”只有容健和张静知道,他们经历了多少个黑夜,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来,才最终站到了聚光灯下,代表宁夏贺兰山东麓拿下第一个全球大奖。贺兰晴雪不只是一个品牌,更是坚守中国自信,展现中国酿造的力量。
从葡萄种植到美酒诞生,有备才能无患。
“事前的‘防’,往往比‘救’更为重要。”同样坚信“好葡萄是种出来”的美贺庄园,自成立以来,遵循二十四节气变化,尊重贺兰山气候特点,严格把控种植、采摘、酿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致力于酿造高品质酒庄酒。种植师苏旺春认为,从葡萄园的位置、微气候、土壤结构、葡萄品种、种植密度乃至每一年的剪枝摘果、成熟度都对葡萄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种好葡萄就好像培养一个孩子,需要耐心和细心。
美贺庄园葡萄园防霜冻。
每到晚霜冻时节,他都会未雨绸缪,科学应对。“下好先手棋,打好防御仗。虽然贺兰山东麓种葡萄最头疼的就是冬季越冬埋出土,但有挑战才有激情,才能让消费者感受一瓶中国葡萄酒的匠心。”苏旺春说。
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最北的玖禧酩庄,也在今年提前做好灌水、放烟的防护,最终保住在零度的气候让葡萄免受伤害。
沙尘来临的玖禧酩庄葡萄园。
“每当夜幕降临,站在空旷的葡萄园,我都会问自己,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奔向这块荒芜之地?我想,或许多年后,这片黄土变成茁壮的葱绿,绽放出无限的生机,酝酿出紫色的梦想,所有的艰辛付出与无尽期待都是人间值得吧。”玖禧酩庄庄主谭志勇是重庆人,建立酒庄五年第一次在酒庄遇到沙尘天气,她认为葡萄种植最难的是每年气候的不稳定性和季节性劳动力资源紧缺。但贺兰山东麓的独特风土魅力值得被世界看见,她愿意用时间酿造紫色梦想。
目前,玖禧酩庄自有的中国免埋土品种不断尝试突破贺兰山东麓埋土越冬瓶颈,她们不计成本栽种的“脱毒苗”,创新栽培模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在贺兰山东麓酿一瓶好酒,离不开科学管理。
“一瓶好酒,需要对葡萄生长全过程给予无微不至的呵护,而持续生产好酒,更需要科技创新赋予动力。”宁夏葡萄酒气象专家张晓煜也经历了这个惊心动魄的防霜夜晚。在这个晚霜冻的夜晚,气象服务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提前7天预测霜冻过程,提前3天发布霜冻预警,当天,利用智慧气象信息系统持续监测各产区种植基地气温情况,逐小时向用户通报精细到果园的霜冻监测服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730”递进式防霜模式,在全区果园防霜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宁夏气候禀赋得天独厚,光照充足,水热配置好,是生产酿酒葡萄的黄金气候区,同时干燥少雨,病虫害发生轻,适合酿酒葡萄产业的绿色发展。去年在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投资贸易大会上,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酿酒葡萄黄金气候带”称号。
葡萄酒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酿酒葡萄的生长过程,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等气象要素都会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越冬冻害、晚霜冻、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更有可能造成葡萄绝收。张晓煜表示,“酿酒葡萄黄金气候带评价指标”建立将充分挖掘酿酒葡萄气候资源,在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提高气候生产率上起到引领作用,将大大提升中国葡萄酒的国际竞争力。(宁夏新闻网记者 王莹 图片由酒庄提供)
玖禧酩庄葡萄园。
相关链接:话说霜冻
霜冻是指在作物生长季,空气温度突然下降,作物体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冻在秋、冬、春三季,甚至夏天都会出现。秋季出现的霜冻称秋霜冻,也称早霜冻,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冻称初霜冻;翌年春季作物生长期内出现的霜冻称春霜冻,也称晚霜冻,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终霜冻。按照霜冻发生的天气条件和形成原因,可分为平流型霜冻、辐射型霜冻、混合型霜冻和蒸发霜冻四种类型。
我国北方终霜冻期前,葡萄处于芽膨大期、芽开放期和新稍生长期,这时的作物对霜冻很敏感,不同发育阶段的作物对霜冻的抵抗力也有很大差别。作物苗期一旦出现霜冻天气,往往造成幼苗叶片受伤,生长点受损,影响后期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整株死亡。
美贺庄园防霜冻。
因此,要阻止霜冻的发生,保护作物免受霜害,需要准确把握霜冻成因和霜冻发生规律,从系统防霜的理念出发制定防霜措施,从灾前预防、灾中抗灾、灾后补救等各个环节采取措施防御霜冻。运用单一的防霜技术,效果往往较差,不同的防霜技术适用的霜冻类型和霜冻强度不同,在选择具体的防霜技术时,需要结合霜冻预报、预警,把握果园防霜的最佳时机。根据天气条件和防霜技术特点,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发挥霜冻预报预警、防霜工程、农艺防霜技术手段,多管齐下,通过恰当地运用灌溉、熏烟、覆盖、喷灌、空气扰动、人工加热等防霜技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氨基酸、磷酸二氢钾、芸苔素等,才能取得好的防霜效果。
建议酒庄在政府的组织下,建设防霜工程,培训防霜队伍,提高霜冻定点监测、预警能力。在霜冻发生时采取联防联动,提高区域内环境温度,改善作物抵抗低温的能力,才能有效降低霜冻风险,减少霜冻损失,保障葡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作者张晓煜、李红英、王静)
责任编辑:王小梅 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