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雷锋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人善举,奉献光热。我区持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宁夏日报记者跟随志愿者的脚步,感受他们传递的温暖力量。
永春红志愿服务队:
入户送暖,同沐春日阳光
志愿者进社区开展义剪活动。
3月2日,同心县豫海镇永春社区永春红志愿服务队队员,来到新区家园A区入户义剪。“这些孩子经常来,我就相信他们的手艺。”80岁的独居老人虎如智很满意自己的新发型。
永春红志愿服务队队长李有鑫从2018年起带领队员走进社区为居民免费理发。“刚开始也遇到过居民的质疑。”李有鑫说。后来,队员们坚持不懈的暖心服务,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
志愿服务内容丰富,是永春社区志愿服务队的特色。社区先后成立了烛光、永春红、康乃馨、蒲公英等16支志愿服务队,吸纳了包括学生、护士、社会爱心人士等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多样的志愿服务。
永春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永梅介绍,社区以党建引领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引入参与式治理工作方法,带动居民志愿者开展上门服务,服务对象精准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志愿者们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对空巢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等,切实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罗永梅说。
“我们依据前期的入户调研信息,掌握独居老人情况。”石榴籽志愿服务队队员白小兰介绍,志愿者2人一组与5名独居老人结对,陪他们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家住扶贫产业园小区、72岁的孤寡老人马万梅向石榴籽志愿服务队队长田忠明感谢道。马万梅患病且行动不便,不久前意外摔倒,志愿者杨佐诚、买风兰得知后,上门慰问,马万梅感动地说:“我一个人住,没想到还有人惦记着我、照顾我,我心里感觉特别暖。”
田忠明说,志愿者除了日常入户探视、帮助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打扫屋子,还在节假日上门慰问,以及免费安装烟感报警器、指导老人用手机制作小视频等,让老人切实感受到了温暖。
“把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打造和谐幸福家园。”罗永梅说。(记者 马忠 文/图)
鲤想志愿者团队:
用心守护成长理想
志愿者辅导孩子学习。
在灵武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1岁的残疾女孩包敏(化名)有了一辆新轮椅。“没想到孩子的心愿这么快就实现了。”包敏的妈妈感动地说。
“去年10月,我们第一次到孩子家入户走访,看到包敏时,大家都心疼得掉眼泪。”3月1日,灵武市鲤想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吴海龙告诉记者,包敏属于多重残疾,行动不便,由妈妈独自照顾。
2023年,鲤想志愿者团队成立,围绕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据介绍,困境儿童是指由于儿童自身和家庭原因而陷入生存、发展和安全困境,需要政府和社会予以关心帮助的儿童(未满十八周岁),主要包括孤儿、自身困境儿童、家庭困境儿童、安全困境儿童和临时困境儿童五类。
去年以来,志愿者团队走进灵武市东塔镇、临河镇、梧桐树乡、白土岗乡、马家滩镇的困境儿童家庭,了解孩子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医疗救助、教育帮扶、心理情况、安全保障、监护人监护情况、家庭经济收入和救助帮扶等。“排查中,我们志愿者现场察看孩子们的居住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留下联系电话,提醒监护人如遇紧急问题第一时间拨打电话寻求帮助。”
对困境儿童,志愿者的服务不限于走访慰问。志愿者了解到困境儿童的各项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精准服务。“困境儿童面临种种困难,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吴海龙说。
去年,鲤想志愿者团队走访了140名困境儿童的家庭,了解监护情况,尽力协助解决他们在教育、生活保障、关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为部分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和情感支持等服务。“9岁的残疾男孩李宇(化名),享受政府低保,无法到校上课,常年由多病的奶奶照顾。”吴海龙说,“了解情况后,我们的志愿服务以陪伴、学业辅导为主,志愿者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画画、读书,并积极和学校沟通,请教师志愿者入户辅导学习。”
此外,鲤想志愿者团队还在灵武市开展主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举办“童心筑梦 快乐成长”公益课堂,提供舞蹈、美术、书法和声乐合唱等艺术类课程培训服务。在周末开展“阅读伴成长”教育帮扶公益服务活动,聘请高级教师和志愿者,为困境儿童提供阅读与作文辅导。
“我们希望通过志愿服务,为更多的困境儿童送去温暖,也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汇聚爱心,共同帮助孩子们实现‘微心愿’。”吴海龙说。(记者 张涛 文/图)
宁夏义工联合会:
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童乐计划·相伴成长”儿童成长沙龙。
3月以来,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50多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3月1日,在银川市举办“党旗红春意浓·党员先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3月1日至28日,在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和彭阳县,开展“春风送暖学雷锋·志愿服务见行动”和“学雷锋我行动”续写新时代雷锋日记活动;
3月1日至5日,与银川市妇联联合开展“巾帼心向党”宣讲、“两癌”救助等困难群体帮扶、“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建设、家庭教育宣讲、宣传创业贷款政策、法律咨询和讲座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3月4日,敬老志愿服务活动走进银川市兴庆区宁红社会福利院……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3月1日,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负责人吴金霞说。
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2011年注册成立,目前在全区设有5个地级市工作站,聘有30余名各类专业顾问社工、职业义工志愿者,孵化成立141支义工志愿服务队,建立282个义工志愿服务基地,现有注册义工志愿者16.27万人。
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率先在我区探索“社会企业+公益组织”相融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公益运作模式,企业出薪支持联合会义工成为专职志愿服务工作者,靶向服务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常态化开展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链接带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
近期,“快乐雷锋工程”也将举办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快乐雷锋工程”是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持续多年的志愿服务品牌,以“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为使命,推进13个品牌项目,通过捐赠帮扶、志愿帮扶、技能帮扶、教育帮扶、文化帮扶等,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5221场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义工达16.33万人次,受益困难群体达419.7万人次。其中,“雷锋饺子计划”项目执行10多年来,累计带动公益善款2139.95万元,参与义工、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共计50381人次。
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典型”、全国学雷锋“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点”、“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记者 杨超 文/图)
红领巾志愿者协会:
“小手拉大手”,共筑文明新风尚
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这次活动,家长和孩子都很开心,谢谢你们!”3月2日,由银川市红领巾志愿者协会、兴庆区红十字会、银川市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兴庆区兴隆社区联合开展的“弘扬雷锋精神·让爱‘救’在身边 守护‘折翼天使’”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红领巾志愿者协会会长田静,收到了一位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信息。
银川市红领巾志愿者协会成立9年来,带领青少年和家长在公益路上传递爱心,策划组织了700多次公益活动。“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涵养助人为乐、崇德向善、奉献社会的品质,是协会成立的初心,希望以‘小手拉大手’,通过孩子带动家庭、服务社区、奉献社会。”田静说。
女儿还在幼儿园时,田静与女儿王施羽约定日行一善,并且每日节约一元钱,帮助有需要的人。2015年,王施羽身边就有100多个家庭加入到日行一善的队伍。见证了女儿在公益活动中收获的成长,田静也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青少年加入公益队伍。
2015年,田静和丈夫携手成立了银川市红领巾志愿者协会。如何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银川市红领巾志愿者协会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
“叔叔,现在是红灯,请稍等一会儿再过”……在银川市红领巾志愿者协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的“‘红领巾’争当文明交通宣传员”志愿服务活动中,“红领巾”们走上街头,向过往市民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并引导乘客有序乘坐公交车。
“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文明人、行文明路、开文明车,我还想争当文明交通宣传员,把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分享给更多的同学。”红领巾志愿者郑宛宸分享参与活动的心得。
为了让志愿服务活动更具感召力和吸引力,田静不断探索丰富载体,创新实施“志愿服务+”特色模式,成立了“银川市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队”“银川市红领巾禁毒志愿服务队”“银川市首个儿童观察团——‘红领巾’儿童观察团”。同时,组建了“红领巾让爱飞扬艺术团”,走进敬老院、孤儿院和残障儿童中心慰问义演;组建了“家风故事和红色故事”红领巾宣讲团,走进学校、社区和乡村;组建了“石榴籽”红领巾宣讲团,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群众心灵深处……
“未来,我们还计划培养千余名家风故事宣讲员,让好家风滋养家庭,推动弘扬文明新风尚。”3月1日,田静说。(记者 马忠 文/图)
“抱抱团”互助会:
抱团取暖,共聚信心之光
“抱抱团”成员在社区开展活动。
退休后,李玉忠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能通过爱心传递,点亮更多人的希望。
“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发挥余热为社会做点事情,投入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一干就是15年,服务‘抱抱团’也有7年了。”3月1日,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办长城花园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关爱癌症患者“抱抱团”互助会会长李玉忠说。
75岁的李玉忠退休后,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得到社区党委书记赵耐香的支持。他和另一位退休老党员黄胜担任起“抱抱团”互助会的负责人。“当时赵书记告诉我们,这些癌症患者需要大家的关爱,我们能为他们送去温暖。”李玉忠回忆,赵书记为志愿服务团队起了名字,2017年1月,“抱抱团”成立,对有病人的家庭摸底走访,同时宣传动员更多志愿者加入团队。
“抱抱团”定期在社区开展读书分享、健康知识讲座、座谈联欢、唱歌、剪纸等活动,还会走出户外,开展健步走、蔬果采摘、观光游览银川各大公园等活动。李玉忠介绍,大家会通过当面交流、在微信群互动,分享病情和抗癌经验,彼此抚慰、鼓励、打气,对精神进行慰藉,对感情进行疗愈。
今年68岁的李保国62岁时被确诊肝癌,如今他不仅身体康复良好,还和老伴承担起接送孙子上下学的任务;今年84岁的杨兰玉曾饱受乳腺癌折磨,也是“抱抱团”的“铁杆粉丝”,如今她不仅笑对生活,还能照顾患病的丈夫……
“抱抱团”成立至今,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45场次。李玉忠先后获得“最美金凤人”、“银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银川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等荣誉,“抱抱团”也在银川市的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真善美,他们用爱和善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他们,就是我们‘抱抱团’的志愿者们,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爱心满满,让原本陌生的人相聚一起抱团取暖……”居民冯永琴在参加“抱抱团”互助活动后,写下了长诗《爱的奉献》。
“以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病魔,以积极的情绪点亮生命之光,希望‘抱抱团’可以给更多患者带去关爱和力量。”李玉忠说。(记者 刘惠媛 文/图)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