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籽籽同心,宁青桂同框对欢歌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

  宁夏日报联合广西日报、青海日报推出联动报道,专访代表委员,共同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故事,反映各省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王菊茹的“大家庭”

  宁夏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奋斗,美丽新宁夏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人民安居乐业。图为银川市一角。记者 王晓龙 白茹 摄

  “干妈,最近学校开学了,我也忙起来了。班里的孩子们特别可爱,每天围着我,生活很充实。”

  “干妈,我们这里天气还比较冷,银川气温怎么样?我在这边挺好的,就是很想念您做的好吃的,今年夏天有空我就回来看您。”

  ……

  3月伊始,银川市西夏区共享社区居民王菊茹的家庭微信群热闹不已。“孩子们毕业后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守好各自的岗位,看着微信群里的照片,知道大家过得很好,我很欣慰。”王菊茹仔细看着孩子们的近照,脸上的笑意更浓。

  王菊茹的家里到处摆放着她和孩子们的合影,记录着这个“大家庭”的幸福日常。其中,有7人与王菊茹相识于“结亲互助”活动,成就了“一家人”的亲情。王菊茹和孩子们的故事要从9年前说起。

  “当时,我的女儿成家后,我也退休了。”王菊茹说,为一家人劳碌了大半辈子,突然“安静”下来的生活让她有些不适应。

  2015年,共享社区居委会与北方民族大学共同搭建了“结亲互助平台”,58岁的王菊茹在社区推荐下,与北方民族大学一年级蒙古族新生巴特尔结成对子。王菊茹家里热热闹闹添了“新成员”,每逢节假日大家欢聚一堂,平时王菊茹也对巴特尔关怀备至。

  此后,来自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女孩古丽巴努、维吾尔族女孩夏依达和热娜,重庆土家族姑娘高雅和广西壮族姑娘覃纯等也陆续加入了这个大家庭。几个孩子的融入为王菊茹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对孩子们而言,王菊茹的关心爱护也温暖着他们在异乡的求学生活。

  为了能让孩子们吃上可口的饭菜,王菊茹常常将刚出锅的饭菜包裹严实送到学校,满脸幸福地看着孩子们大快朵颐;一到节假日,除了把大家叫到家里团聚,王菊茹夫妇还经常带孩子们外出游玩。

  有一次,正在学校的夏依达突然牙疼难忍,还头疼呕吐,她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王菊茹。王菊茹夫妇赶紧开车来到学校,送夏依达去医院治疗,悉心照料,回家后还专门为她做了软烂可口的饭菜。夏依达的母亲得知此事后,在电话里向王菊茹表达谢意:“孩子在宁夏有亲人照顾真是太好了!”

  9年间,从最初的1人到如今的7人,结对学生都亲切地称王菊茹为“干妈”,宁夏也成为大家心中充满温情回忆的第二故乡。

  近2年,孩子们陆续毕业后,与王菊茹的情谊并没有因距离而变淡。大家经常在微信群里问候聊天,如有假期,他们也会抽空回宁夏看望王菊茹。

  今年,王菊茹的“大家庭”还将迎来新成员,对此,她和老伴充满期待。“中华民族一家亲,我会努力将‘大家庭’经营得更加温馨有爱。”王菊茹说。(记者 马越)

  日子甜了歌更美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干部群众手牵手跳起民族团结舞。(图片由桂林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提供)

  3月的南宁,春意盎然。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望仙坡社区的广场上,由社区居民阿斯古丽赠送、各族群众共同种下的两株石榴树吐出新绿。

  20年前,来自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维吾尔族同胞阿斯古丽,来到南宁经营餐饮店,在望仙坡社区工作人员鼓励和帮助下,生意越做越红火。她热心公益活动,用爱心善举回报社会。今年2月,阿斯古丽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我来到广西,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社区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阿斯古丽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总书记还指出,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各族人民过上幸福日子作为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大抓手。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广西深化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龙凤村金鸡屯,村民何明星家的餐桌上,一年四季菜品丰富:有壮族的糍粑、粽子,也有仫佬族的冷食、白汆。“我是壮族,妻子是仫佬族,儿媳妇是汉族。”何明星说。他们一家6口人,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从一个深度贫困村变成脱贫攻坚先进村,再到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这是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的华丽蝶变。如今,这里建起了农产品加工厂、乡村振兴电商直播间和乡村振兴产业园。“要让苗山更美、苗寨更富,苗家人更幸福。”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说。

  梧州市苍梧县山坪村是个边远瑶寨,全村抱团发展六堡茶产业,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一片片茶叶照亮了“共富梦”,一座座茶山变成了“幸福山”……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在广西隆林昌隆服装有限公司的隆林壮族三层楼服饰制作技艺传承基地,绣娘们以绣花针为“笔”,在布上“描绘”出精美图案,五彩缤纷的服饰销往区内外。“今年2月,传承基地成功入选广西非遗形象体验店,通过研学和培训,带给游客沉浸式的体验。”负责人郑文银说。

  日子甜了歌更美。每年农历三月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都会在广西各地精彩上演。广西持续提升“广西三月三”“刘三姐”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传承保护铜鼓、壮锦、风雨桥等民族文化瑰宝,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不断增进文化认同,焕发民族文化新活力。

  如今,广西正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广西5700万各族儿女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着力描绘壮美广西更为恢宏的锦绣画卷。(广西日报记者 覃文武 何明华 通讯员 李晓璇)

  马莲花开幸福来

  “马莲花开哈的一河滩,刺梅花笑破了脸蛋。各民族团结的大家园,共创个美好的明天……”流传在青海民间的“花 儿”,唱出了各族群众的心声。

  日前,国家民委印发《关于命名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 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决定》,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等11个地方和单位榜上有名,截至目前,青海省所有市州和93%的县(市、区)建成了全国示范区。

  全省上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为牵引,深入推进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有力构建起互嵌式社会结构和发展环境;对已命名满3年的全国、全省示范区示范单位进行复检复验,各地在互检互学中有力解决了“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问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了从“数量领先”到“示范引领”的转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人心。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党的民族政策理论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学院所有班次和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全面强化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连续第42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构筑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宣传教育阵地。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好多种载体,展现青海省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风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做好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等红色基因库试点项目建设,原创歌剧《青春铸剑221》获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累计打造41个全国和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广泛。深入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 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共治和谐社区环境、共建温馨邻里关系、共创幸福生活。(青海日报记者 张晓英)

  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讲好“石榴籽”故事

  “我来自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在那里,各族移民群众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奋斗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说。

  作为农民作家,马慧娟用心用情书写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宁夏故事、中国故事。2022年,马慧娟被聘为宁夏移民博物馆名誉馆长,参与整理宁夏扶贫移民工作史料,着力完善宁夏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等讲解词内容。

  2023年,马慧娟笔耕不辍,撰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我当代表这五年》,目前正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另一本是儿童文学《飞起来的村庄》,通过儿童的视角,讲述宁夏移民搬迁的故事和脱贫攻坚成果。

  当前,宁夏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马慧娟说,要从家庭教育抓起,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马慧娟说。(记者 何耐江 尚陵彬)

  全国人大代表吴国军:和谐共处谱佳话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2020年获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今年是自治县成立40周年县庆,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人大代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吴国军说。

  吴国军向记者讲述,罗城龙岸镇龙凤村金鸡屯,78户村民世代和睦,其中不乏多民族家庭,谱写了和谐共处的佳话。“我们全方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吴国军代表说。

  吴国军介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罗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打造“一馆一场一剧”、仫佬古城等重点文化项目。利用“广西三月三”、婆王节、仫佬族依饭节、走坡节等特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依饭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吸引各地游客参与体验。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罗城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集聚、融合发展的产业振兴示范区,建设宜居宜业、服务河(池)柳(州)的现代卫星城,大力发展六大“富民强县”产业——牛养殖、螺蛳粉原材料、糖料蔗三大“富民产业”,酒水、林木深加工、硅晶新材料三大“强县产业”。(广西日报记者 覃文武)

  全国政协委员金花:解群众急难愁盼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金花说:“我要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民族地区的发展放在心上,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形成高质量的提案助力发展。”

  青海是三江源头,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随着青海省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污水量急剧增加。妥善解决污水收集处理问题、推进城镇排水管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各族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大事。

  过去一年,金花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并提交了关于支持青海省重点城市排水管网改造的提案。“希望从国家层面,对青海省重点城市的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及城镇燃气管网改造等给予倾斜支持,帮助我们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的短板,让各族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金花说。(青海日报记者 张晓英)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