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群众在银川市民大厅公安专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咨询。 记者 智慧 摄
群众在银川市民大厅自助终端上办理业务。 记者 智慧 摄
群众在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记者 张涛 摄
近年来,宁夏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持续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推动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在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办事体验、优化政务环境上持续发力,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聚焦企业群众所需,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从顶层设计、事项梳理、流程优化、平台升级等方面入手,全面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用实打实的举措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以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根据国家有关方面评估,宁夏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已跃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连续六年居西北第一。
乡村两级“一窗受理”:百姓办事省时省力又省钱
“快帮我看看,我能不能在村里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近日,户籍地在中宁县恩和镇红梧村的马先生匆匆赶到中宁县白马乡便民服务中心,找到工作人员求助。
在工作人员耐心询问下,马先生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原来他现在在白马乡白路村居住,因家庭条件困难,居住地和户籍地距离较远,来回跑路花费大。马先生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白马乡便民服务中心。
“我帮你联系村上,让村上将你的材料上传系统,我们这里就能受理。”很快,在乡村两级代办员的协同帮助下,马先生的低保救助申请顺利被受理。按以前的程序,马先生必须回原户籍所在地去办,如今随着全区政务服务改革的深入推进,打破了乡镇低保类审批业务必须到原户籍地办理的桎梏,为群众省去了折返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中宁县审批服务管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兰田说,中宁县2022年年底选取石空镇16个村(社区)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村级受理”试点,将以前村级只能帮办代办的事项分批次下放,截至目前,社会保险人员待遇资格认证、社会保险人员领取死亡待遇申报等45项高频事项办理权都下放至村级受理事项。
“今年,我要办到龄养老保险申报,本来想着要到县上政务服务中心才能办,没想到打电话咨询得知直接到乡村‘一窗受理’系统,就能把退休涉及的多个事项一次性办好。”中宁县的马再虎感叹,现在办事真方便,不用来回折腾。
马先生、马再虎都是中宁县“政务服务村级受理”试点改革的受益人。兰田告诉记者,今年该中心整合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力量成立“帮办代办小分队”,打造“零跑腿”便民服务,为企业、村(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服务,实现全县154个村(社区)事项“无差别”受理全覆盖。
11月15日,石嘴山市惠农区尾闸镇水城民生社区居民陈浩冉也感受到了“一窗受理”服务的便捷。“我办理的是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登记手续,在社区3分钟就办好了。”陈浩冉说。
社区工作人员张亚南告诉记者:“以前‘一窗受理’系统与我们医保专业系统未能实现互通,办理医保业务时经常出现系统无法接入、卡顿等问题,系统升级后,事项办理时限压缩了50%。”
惠农区审批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丁薇介绍,目前惠农区围绕提升便企利民能级,纵深推进“一网通办”改革,政务服务事项线上“一网通办”与线下“一窗受理”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了63个事项“一证通办”、107个事项“零材料”办理、335个事项“免证办”、438个事项可实现“掌上办”。
截至目前,宁夏乡镇(街道)“一窗受理”系统进驻乡村两级共有45个事项,其中43个实现了“一窗受理”,41个实现了电子表单申请和基本信息共享调用,有力解决了基层反映多年的多头登录、重复录入等难题。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啃硬骨头 善解疑难题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真能办成事,我的一件难事,在这个窗口办成了。”11月17日,银川市民赵女士高兴地说。
前段时间,赵女士到银川市民大厅办事,在银川公安专区,看到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怎么能办成事?”赵女士心里不解。
“我们这个窗口专门受理群众‘跑多次’‘超时办’‘办不成’‘办得慢’等各类疑难问题,为企业群众提供兜底服务。”窗口民警张春燕的解释,打消了赵女士的疑虑,她赶忙说出自己的难事。
2021年,赵女士将40间房屋租给他人开宾馆,由于房租等原因与承租人发生纠纷被起诉至法院,至今赵女士的房屋仍被占用。赵女士想重新申请开办宾馆,但之前特行证未注销而无法办理。
根据赵女士反映的情况,窗口民警积极联合辖区派出所、法院等单位,多方走访、调查取证、现场调解。经过近1个月,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承租方退还了赵女士的房屋,赵女士也顺利办理了宾馆开办的相关许可业务。
今年8月,银川市公安局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9个公安专区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及时受理,积极研究解决办法。截至目前,共受理解决群众急难事30余件。同时,窗口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即时办结、延时服务”等工作制度,切实把难事办成、实事办好。
银川市民大厅设置有“找茬”投诉二维码,在不动产、税务、医保、社保等办件量较大的专区设置“事难办”反映窗口,主要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涉及政策变动、部门联动等疑难问题。
今年8月,银川市金凤区元光花园小区不动产权证终于可以办理了,小区居民非常高兴。“因为历史遗留问题,7、8号楼250户居民从2007年入住以后一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我们为此奔波了多年一直无法解决。后来找到‘事难办’反映窗口,最终经多个部门联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小区居民唐先生说,银川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还专门在办事大厅里设立了元光花园小区居民办证绿色通道。
今年年初,银川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以前“事难办”反映窗口,改成“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一些老旧遗留难办的办证问题,都可以在这个窗口反映。
“今年以来,我们先后摸排梳理符合化解要求的小区(项目)58个,涉及房屋3.85万套,截至11月3日累计完成51个小区(项目)3.24万套房屋首次登记,剩余7个小区0.61万套房屋的化解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之中。”银川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袁巍介绍。
“我的宁夏”政务App: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登录‘我的宁夏’App,进入灵活就业人员线上参保板块,几分钟就把参保手续办完了,实在是太方便了。”11月20日,贺兰县居民张丽来到银川市民大厅,原本想着排队办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没想到工作人员让她拿出手机办理。
正在疑惑时,工作人员接过她的手机,打开了“我的宁夏”App。
“以后你在家登陆App,就可以办理登记、核定、缴费手续,都是一键操作,简单快捷。”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下,张丽用了15分钟就在手机上办好了参保缴费手续。“随着‘我的宁夏’App业务的拓展,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在内的所有社保类业务都可以通过App掌上办。”银川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个人养老保险科科长薛燕说。
张丽体验的服务场景仅仅是“我的宁夏”App上千个服务场景之一。
“前些年,上医院看病、去药店买药必须拿上医保卡才能刷卡,现在只需要登录‘我的宁夏’App,调出二维码就能刷卡报销了。”吴忠市民马先生说。
“这两年政府联合商务部门通过‘我的宁夏’App向社会投放了很多促进消费的优惠券,超市购物买100减30元、99元秒杀200元加油券,我经常关注参与。”银川市民马玲告诉记者,最近她想买辆新车,正好赶上银川市政府新一轮的购车补贴活动。
“我要抓紧看车,运气好的话,最高能抢上2000元的购车补贴券。”马玲说。
目前,“我的宁夏”App整合了各类服务系统和入口,成为宁夏政务服务和生活便民服务的最大移动端入口。
“‘我的宁夏’App实现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让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11月18日,宁夏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的宁夏”App可线上办理的业务涵盖10余个主题集成事项和热门精品服务板块、1500多个便民事项可以“指尖办”、3500多个事项实现掌上查、可预约,做到让群众“一屏智享服务、一端走遍宁夏”。
“我们正在研究探索推出‘宁码通’二维码,打造宁夏‘一码通’平台,实现群众在政务办事、就医购药、交通出行等多领域、多场景‘一码办事’‘一码就医’‘一码乘车’等,让群众享有更多的智能便捷新体验。”宁夏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拓展“就近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
11月16日,银川市西夏区文昌路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胡先生办理家属丧抚费事宜,前后只用了十几分钟。
“文昌路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承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资金给付、失业登记、生育登记服务等各类行政给付、公共服务事项45项。同时,以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为基点,向8个社区大网格辐射,由网格员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等人群急需代办事项进行上门摸底收集,大力开展暖心代办、细心帮办、专心跑办行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文昌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谢妍妍介绍,文昌路街道借助全区乡镇(街道)“一窗受理”系统,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好差评”评价,切实将民生服务、便民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今年以来,已办理12406件政务服务事项。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聚焦打造“15分钟最美政务服务圈”,加快乡镇赋权改革,全区120个事项可在乡镇(街道)办理,45个事项可不出村(社区)办理,政务服务“就近办、一次办”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1月16日,西夏区文昌路街道翟靖巷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站,75岁的薛保顺又过来找社区工作人员。
“我看群里发信息说进行养老待遇资格认证,请你们帮我认证一下。”薛保顺说,他现在经常来社区便民服务工作站办理事务,以前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得转两趟公交车到银川市民大厅办,来回好几个小时,现在不出小区就能办。
翟靖巷社区党委书记杨晓梅说,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站,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人群。
翟靖巷社区依托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发动楼栋长、网格员、志愿者担任“帮代办”专员,主动入户进行“家庭式”代办服务,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社会保险、福利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民生保障类公共服务事项的帮办代办服务,让居民享受到办事不出家门,办成事不出小区的便利。
扩展基层便利化:证照办理不是“马拉松”而是“加速跑”
洪东亮的麻辣烫店顺利开业,这让他喜不自禁。原本以为办理各种证照是一场“马拉松”,没想到竟是一次“加速跑”。
10月31日,洪东亮来到银川市西夏区审批服务管理局,准备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清真食品准营证。
“窗口那么多,该去哪里办?”洪东亮站在大厅没了主意。
“值班时,我发现有位先生左顾右盼,主动上前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西夏区审批服务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专干张微歌告诉记者,得知洪东亮的需求后,她主动帮其“跑腿代办”,很快就完成了材料受理及现场勘验。
11月2日,洪东亮如期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清真食品准营证两证合一的“行业综合许可证”,没过几天,麻辣烫店热闹开张。
2022年,西夏区审批服务管理局创新推出“西心办”政务服务品牌,秉承“有事您言传,西心为您办”的理念,将用心、贴心、诚心、耐心的“四心”服务进行到底。
“在工作中,我们探索多做‘减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将57项事项列入第一批‘证照分离’清单,梳理‘零材料’事项清单95项、‘一证通办’事项清单73项,减少材料86项;对涉企经营审批、项目投资审批、证明事项等38个具体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减少提交资料20项;设置了‘一件事一次办’专窗,10个高频事项实现‘一次办’。”张微歌说。
洪东亮感受到了西夏区审批服务管理局“四心”服务的热情,张先生则感受到了永宁县审批服务管理局“简事快办”的效率。
张先生打算在永宁县开一家便利店,但不知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10月17日,在永宁县审批服务管理局引导人员的指引下,张先生不到10分钟就拿到了“永宁县藤原便利店”的营业执照。
“这么高的办事效率,让我没想到。”张先生说。
永宁县审批服务管理局启动个体工商户“秒批”服务,只需在“个体登记智能审批一体机”上录入经营者基本信息,通过经营者身份识别、人脸识别后,即可自助打印证件,不到10分钟,个体经营户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
“‘秒批秒办’模式为个体工商户开业破障碍、去繁疴、筑坦途。”永宁县审批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聚焦商户的发展需求,为个体工商户“输血补气”,持续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市场主体增便利。
记者手记
优化政务服务绘出幸福图景
在银川市西夏区审批服务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专干张微歌的“跑腿代办”下,仅3天时间,商户洪东亮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清真食品准营证两证合一的“行业综合许可证”,麻辣烫店热闹开张;石嘴山市民生社区群众陈浩冉感受到“一窗受理”服务便捷,在社区3分钟就办好了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登记手续……这是宁夏政务服务便民利企的缩影。
“小场景”撬动“大幸福”。宁夏以数字政府建设统揽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创新政府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6年居西北第一,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政务服务是评价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关系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近年来,宁夏坚持全区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集中梳理解决了一批各方面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问题,优化升级了一批高频“一网通办”服务,健全了一批政务服务制度规范,让企业办事更好地“直达快享”“免申即享”,让群众需要办的“关键小事”好办易办,持续提升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奋力打造西部最具吸引力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
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面对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各地各部门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力争用更多管用好用的举措,为企业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以政务服务的“辛苦指数”换来企业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