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有到优 幸福养老绘就最美“夕阳红”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九九重阳日,最美夕阳红。让越来越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和发力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我区多措并举优供给,多点布局强服务,多域融合链资源,提升健康养老质效,激发养老服务活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从有到优”的新突破。

  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我国第十一个老年节,记者与老年人对话,聚焦一站式养老、适老化改造、旅居养老、养老新需求等话题,了解他们的安逸养老生活、倾听幸福养老的心声。

  旅居养老,换个环境更精彩

  “银川天气转凉了,我们老两口在网上订了一套海南海景民宿,65平方米,两居房,家电厨具一应俱全,一个月房租不到6000元,重点是离海边只有几百米,我们一边旅游一边养老,计划住到过年再回来。”10月20日,在宁夏宁之旅旅行社,准备外出旅居养老的朱文成老人笑着说。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旅游+养老”的旅居养老消费模式逐渐兴起,成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了旅居养老的行列。

  采访中记者发现,老人们会在不同季节,辗转多个地方,一边旅游一边养老。与普通旅游的走马观花、行色匆匆不同,选择“旅居养老”的老人一般会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数月,慢游细品,以达到既健康养生、又开阔视野的目的。

  如何结合自身特色旅游资源,为全国各地的老年人群体打造一个旅居养老的“栖息地”,让老年人来这里乐享晚年生活,宁夏一直在探索前进。

  中卫市沙坡头区积极探索“旅游+养老”新模式,以中卫市康养中心为依托,着力打造旅居养老试点服务机构,全面配备标准化旅居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充分满足当前活力化旅居养老需求。同时,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66号公路”以及沙坡头、金沙海、北长滩等旅游景区为载体,深入挖掘旅居养老市场发展潜力,从居住环境、特色饮食、旅游线路等方面提供“一条龙式服务”,让“养老”变成“享老”。

  近年来,隆德县聚焦生态文旅特色县发展定位,以良好的生态、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探索出了“旅游+康养”的发展模式,全方位打造文旅康养福地,吸引了一大批旅居老人前来隆德体验独特的人文环境。

  在隆德县老年养护院,前来旅居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宛如多年未见的好友。养老院里健全的适老生活设施、娱乐设施,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人找到了舒心和快乐。今年71岁的旅居老人杨洪明,来自四川省成都市,他告诉记者:“在隆德旅居养老的日子里,这里天气不错,人文也好,在养护院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一起唱歌、打乒乓球,生活得很愉快。这样的旅居生活带给我们慢节奏的享受,而不再是以往的快餐式旅游。”

  近年来,宁夏大力发展区内外“候鸟式”旅居养老产业,逐步形成多元化、多业态的养老产业发展新格局。宁夏民政部门不断深化旅居养老合作,与福建、广东、山西、云南等12个省份签订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深度挖掘宁夏特色,实施“百村千碗·乡村美食”工程,推动“乡村旅游+养老旅居”融合发展。推动养老领域政校合作,深化养老领域产教融合,健全养老职业培训补贴。“十四五”以来,已免费培训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6372人次,实现全区养老机构负责人和护理员年轮训率100%。(记者 王刚)

  让“养老”变“享老”

  “奶奶,您的午餐到了。”10月20日,一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送餐员张艳来到银川市兴庆区银湖小区,从保温箱中拿出冒着热气的餐盒。“黑椒牛腩、清炖羊肉……今天的饭菜荤素搭配均衡,看着就很有食欲。谢谢小张,辛苦啦。”89岁的李奶奶早早地等候在门前,看到饭菜后十分满意。

  “每天都送过来不一样的饭菜,还会定期给我们打扫卫生、做理疗。”家住银川市金凤区阅海万家83岁的李大爷说。

  近年来,银川市拓展以日间照料、助餐供餐、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精神慰藉、上门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方方面面的周到服务。

  “大爷,您好。我今天为您打扫家里的卫生……”近日,在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独居老人王大爷家中,一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为老人洗衣服、做饭、剪指甲、中医疼痛理疗,一项项细致入微的服务温暖着老人的心。

  上门养老服务是以政府购买的形式,免费为有需求的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的。截至目前,全区已初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保障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改造后,不管是进出家门还是洗澡上厕所都方便了许多。”日前,银川市兴庆区上前城家园小区南阿姨家里添置了防滑垫、嵌入式U形扶手、软座折叠手动轮椅和防褥疮坐垫等适老化设施,这些暖心的服务让老人感到既安心又舒心。

  近年来,自治区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作为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的大事要事,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任务整体谋划推进,通过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一对一”需求分析评估,按照“一户一策”的方式,累计对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9986户,帮助困难老年人从“养老”走向“享老”。

  居家改造一小步,幸福养老一大步。我区将逐步把符合条件的老人家庭全部纳入适老化改造范围,力争通过小改造,减少老人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切实推动“养老”变“享老”。(记者 杨淑琼 见习记者 刘祥 文/图)

银川一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居家餐饮服务。(资料图片)

银川一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居家餐饮服务。(资料图片)

  助老服务,呵护晚年生活

  不久前,单元门前的坡道改造好了,每天坐着轮椅出门,来到小区树下和邻居们唠嗑,成为朱焕老人的日常。

  “政府免费改造,不用掏钱。出门再也不用麻烦别人,也不怕摔跤了。”家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民生小区的朱焕已年过八旬,独居多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因膝盖半月板坏死无法正常行走。经过综合能力评估,被列入石嘴山市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适老化改造重度失能趋向于完全失能老人名单。

  走路怕摔、洗澡怕滑、如厕困难、出行不便……和朱焕一样,一些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难处,如何为老年人打造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成为重要的民生课题。

  “我们通过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根据每个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需求,制定出不同的适老化改造方案。”石嘴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石嘴山市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资金补贴、市场运作等方式,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包括家庭床位建设(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和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扩大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有效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石嘴山市呵护“夕阳红”的贴心服务行动由来已久。2018年8月16日,该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市级健康养老指挥调度中心启动运营,开通“12349”养老服务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同步建设一个智慧健康养老规划馆,打造独具特色的“1+4+N”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这个依托“互联网+”建立的智慧养老平台,搭建了15个子系统,整合并统一调度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以及站点周边的养老服务联盟商资源,通过严格的服务商准入准出和考核制度,实现规范化的接单、派单、跟踪、评价等闭环服务流程,满足全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可以通过拨打“12349”电话或者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报名预约,就可以享受便捷、可及、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朱焕老人的出行难题就是这样轻松解决的。

  “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展示,我们将贴心的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老人一旦出现异常,智能设备会第一时间报警推送到平台,并同步发送给家属,平台工作人员也会及时上门排除隐患。”石嘴山市青鸟颐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平台运营总监杜瑞说。

  信息平台为老年人建立“一人一档”档案库,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服务范围内的老年人信息进行及时跟踪和更新,还可以实时查询统计。截至目前,已采集老人信息11万余名,累计开展“十助”服务187万余人次。

  此外,将专业养老服务向家庭延伸,推广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并通过信息化实时监测,全面监管改造过程、标准、质量,全面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品质。积极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方法,在农村地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开展“养老服务巡回大集”459场。(记者 陈郁)

  幸福养老,他们还有期许

  从居家适老化改造,到构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再到探索“旅游+养老”新模式……随着养老保障网越织越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度健康晚年、乐享幸福生活。

  近日,72岁的邹玉霞躺在床上,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原来得知她腰椎疼痛的老毛病又犯了,社区工作人员立马上门帮助打扫卫生。

  邹玉霞和身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伴住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正丰香格里南区,平时家中琐事均由邹玉霞操持,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买菜做饭洗碗等日常家务也渐渐成了负担。

  幸好,社区登记居家养老人口时,工作人员特意把邹玉霞登记在本子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邹玉霞家开展打扫卫生、洗衣服、聊天等服务。贴心的上门服务让邹玉霞倍感温暖:“平日多亏了这些善良的娃娃们。”

  当记者问及对社区养老还有什么期许和愿望,邹玉霞说:“听说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功能齐全得很,有棋牌室,还有练歌房,我们两个人在家时间久了,也想出去热闹一下,但活动中心在三楼,没有电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午时分,走进吴忠市利通区新华社区老年食堂,饭菜香扑鼻而来。食堂内宽敞明亮,桌椅干净整洁,菜品丰富多样,老人们坐在餐桌前,享用着可口的饭菜。

  64岁的关璞是老年食堂的常客,在社区棋牌室下棋的他,一到饭点,直接下楼到食堂吃饭:“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个人,做顿饭菜虽不多,但是碗和碟子一大堆。来这里吃饭方便又省事,一顿饭才6块钱,每天不重样,物美价廉。”

  提及对养老的需求,关璞直言,自己和老伴属于“老年人中的年轻人”,生活看病都没什么困难,但是现在的老年人用品五花八门,电视购物、上门推销、手机广告推送等渠道多样、真假难辨,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控,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遭遇车祸后,家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工人街社区的马志顺行动极为不便,平日靠90岁的父亲照顾,下床活动成了奢望。家里安装适老化改造设施后,墙上随处可见黄色把手,洗手间、床边也安装了扶手、防滑垫等设施。“量身打造,合适得很。一楼楼梯也被改造成平整坡道,生活方便了许多。”提及居住环境的“定制化”大改造,马志顺赞不绝口,但他还提出一个愿望:“父亲年龄大了,照顾我非常困难,但条件和服务好一点的养老院收费太高,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补贴力度。”

  83岁的刘梅青患有心脏病,经常需要吸氧。半年前,刘梅青决定找一家养老院安度晚年,再三对比后,她来到宁夏塞上鸿儒颐养院。在这里,一日三餐、护理治疗都有专业人员操心,高质量陪伴和专业照护让刘梅青身心愉悦。

  满意的同时,刘梅青也有一个担忧,每月5000元的养老金目前能满足她的基本养老需求,但若遇到大病会负担不起,她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更多好政策,降低养老院收费标准,进一步完善养老院硬件设施。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老百姓所急所盼,就是我们工作的发力点。”自治区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提升服务供给,出台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制度,推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低偿入住养老机构机制,实现老年人福利制度向适度普惠型发展。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优化完善社区养老设施及机构硬件设施,织密养老服务网络。强化与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持续加大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切实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专业普惠的养老服务,让幸福养老触手可及。(记者 姜璐)

 

责任编辑:王小梅     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