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3位来自福建的老师——康瑾琳、纪艺璟、李毅江,圆满完成一年闽宁教育协作的使命和任务后,怀着难以割舍的深情即将阔别第二故乡闽宁镇。
“天乌乌,欲落雨,老公仔举锄头巡水路……”9月8日,从永宁县闽宁第一小学音乐教室里飘出悦耳的闽南童谣。来自福建省厦门市的康瑾琳老师正在给三年级(2)班的学生上音乐课,这是她在该校上的最后一节课。“我们总盼望上康老师的课。”学生马彩薇说,特别喜欢跟老师学唱闽南童谣。
2022年9月21日,康瑾琳作为第十二批福建援宁工作队专技人才来到宁夏,被分配到永宁县闽宁第一小学担任教研工作,她主动申请当音乐课老师。课堂上,她把音乐知识和游戏相融合,并用小礼物鼓励激发学生兴趣。
今年6月,康瑾琳发起策划实施“闽宁一家亲 益童共成长”闽宁镇原隆小学厦门研学活动,32名闽宁镇师生到厦门,第一次面朝大海,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次研学活动让闽宁娃们心里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回来后学习更努力了,铆足劲将来要去看更大的世界。”原隆小学学生李玉茜的妈妈动情地说。
“六一”儿童节,康老师收到六(3)班学生王玉蓝手工制作的一束花,有的家长还送来一针一线绣的“闽宁一家亲”刺绣作品……“这是学生、家长对我的肯定,我要带回家珍藏。”
7月21日至23日,厦门市思明区政府发起并主办的厦门(思明)音乐季活动,邀请闽宁第一小学山海情合唱团的26名学生参加,与厦门孩子进行艺术交流,快乐互动。山海情合唱团表演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这首歌是康瑾琳与闽宁一小音乐老师高勇等合作排练的。
“离开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以后我会发挥个人力量,继续加强闽宁教育协作。”支教老师纪艺璟动情地说,他原本要去重庆,机缘巧合,却来到了电视剧《山海情》的拍摄地。
纪艺璟在闽宁一小任科学课老师,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因材施教,摸索更“接地气”的教学方式。在给三年级学生上“比较运动快慢”主题的科学课时,他设计了贴近生活的环节,从肉眼观察到借助秒表工具,最后导入前沿科学“光电门传感器”,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天地。 (下转第四版) (紧接第一版)“学生动手能力强,又淳朴,真的舍不得离开。”临别之际纪艺璟说,他想把科学的种子埋进学生们的心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闽宁镇要实现乡村振兴,更需要依靠科技”。
“等了3年,终于有机会到闽宁镇支教。”支教老师李毅江回忆自己一年前“初来乍到”时的心情。2019年,李毅江赴甘肃支教,3年期满后他申请来宁夏支教,被分配到闽宁第二小学任体育课老师。为上好课,他请教了学校的每一位体育老师,寻找最适宜的教学方式。他用心设计每一节体育课,把从厦门带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体育魅力。冬天迎来第一场雪时,来自南方的他特别欣喜,把当天的体育课改为了打雪仗,师生一起动手扫雪,堆雪人、打雪仗,不亦乐乎。他积极对接厦门资源,为闽宁一小、二小募集运动服装和体育器材,还为闽宁一小争取到5万元助学金、3万元体育活动经费。
走了,又来了。目前,第十三批福建援宁工作队已“接棒”,4名教育人才将分赴基层岗位,续写新时代的“山海情”。(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陈秀梅 张艳丽)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