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怎么拥?为子弟兵做些啥?7月31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宁夏军区政治工作局、自治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举办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暨宁夏首届“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发布仪式,10人被授予宁夏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称号,10人被授予宁夏首届“最美军嫂”称号。他们用心系家国、关爱军人、无私奉献、执着坚守的榜样精神作出了响亮回答。
拥军永远在路上
7月29日一大早,武警宁夏总队吴忠市支队同心县中队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提着自家做的牛羊肉、馓子、油香……
这是马永红夫妇又来慰问官兵了。64岁的马永红是红军烈士马和福的长孙。马和福是我区党史上著名的革命英烈、英雄典范。1936年12月,红军在西征途中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马和福担任主席兼县回民游击队大队长。1937年2月,马和福被反动军阀马鸿逵逮捕,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同年4月英勇就义,年仅44岁。
马永红的家在距离同心县60公里的山脚下,每年“八一”,他都会早早来到中队为官兵们送去慰问物资,感谢他们为国防建设作出的贡献。“我之所以叫马永红,就是因为我是红军的后代,父亲希望我永远传承红色基因,永远不忘党和军队的恩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永红与中队领导交谈得知,战士们迫切希望学习家禽养殖和蔬菜种植技术,于是他自告奋勇给战士们当起了义务“技术顾问”。十几年来,马永红教会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战士养殖种植技术,也感染带动了自己的家人。“这条拥军路,我会一直走下去,也希望自己的子孙未来能将这份工作接力下去,让爱国拥军的红星永远闪耀。”
同样受家风乡风影响的,还有68岁的医学系退休大学教授虎俊隆。
虎俊隆出生在彭阳县孟塬乡,这里曾是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宁夏时的主通道。虽然红军队伍只在孟塬乡停留了短短三天两夜,但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英雄战斗足迹和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在父辈们的讲述中,红色基因深深扎根在了年幼的虎俊隆心里。从上大学时,虎俊隆便开始痴迷于收集载有各类红色“记忆”的物件:红军长征时使用的器具、随身携带的物品、解放军颁发的各类勋章、奖章……四十多年间,虎俊隆辗转北京、沈阳、青海、甘肃等多地共收集2万余件红色物件。2015年退休后,虎俊隆回到他从小生活的地方——孟塬乡草滩村,用自己的积蓄筹划修复原本废弃的古庄院,挖掘当地红色故事、搭建红色展馆,又开辟出近40亩荒地种植红梅杏,当起了这片土地上红色文化和绿色产业的守护人。
在石嘴山市惠农区消防救援大队,提起“耿大娘”无人不晓。今年54岁的“耿大娘”名叫耿大君,1960年随父母支宁来到惠农区,以卖鱼为生。1993年,耿大君从电视里看到人民子弟兵不顾生命安危奋战在抗洪一线,当即捐款500元。从那时起,耿大君每逢“八一”前后,都会为惠农区消防救援大队的官兵义务送鱼、西瓜等。几十年来,从最初为指战员拆洗被褥、送物资,到后来讲家乡事、叙家乡情,“耿大娘”拥军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记者 杨淑琼)
把军装“穿”在心上
“只要你认真寻找,幸福比比皆是。幸福不是一种颜色,也不是七种颜色,甚至也不是一百种颜色……幸福比所有这些相加还要多,幸福是无限的。”这是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里的句子,也是王瑛最喜欢的一段话。
1994年,王瑛光荣入伍。从那天起,坚毅、执着、正直的品格就深深烙在她的身上。王瑛与丈夫相识相爱在部队,从战友成为夫妻,她对丈夫完全理解和支持。结婚17年,两人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年。
2003年12月,王瑛转业回到地方,穿上了税务制服。工作之余,王瑛始终惦记着扶贫助困。2016年,她主动牵头与永宁县团结西路街道建设社区结成共建单位,几年来,帮扶孤残老人和困境儿童53人,参与社区各类服务80余次。多年来,王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扶贫帮困的大爱理念。
小家中,虽有远隔千里的牵挂,却始终流淌着相亲相敬的爱意,虽有病痛缠绕的苦难,却始终传递着守望相助的坚毅。在王瑛看来,这就是被无限放大的幸福,是叠加的幸福。
用爱架起军地携手铸魂育才的桥梁,这是军嫂王义红的座右铭。2005年,王义红与岳惠军相识相恋,一年后两人结婚。2013年,岳惠军被调往北京任职,10年的跨越千里,岳惠军和王义红也有了属于他们的相守模式。
作为银川市西夏区第十一小学校长,王义红在学校营造了开放式的军事文化氛围,校园内军事元素随处可见,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有身在“军营”的感觉。王义红说,每每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规范整齐的军体拳训练时,她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丈夫的身影。那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少年儿童,那一张张盛开的笑脸,是军地合力打造的少年军校铸魂育人的价值体训,也是王义红和岳惠军跨越千里“异地相守”的信念。
优秀军人的身后,总离不开无怨无悔、默默付出的军嫂。多年来,郁莉一肩挑两头,她在社区事业中投入满腔热情,在生活中抚养教育孩子、照顾双方父母。
郁莉不仅是丈夫的好妻子、儿女的好母亲,更是社区曾经的“顶梁柱”。郁莉曾担任社区主任、党支部书记,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在她的带领下,社区成立了“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十几年来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进行关爱帮助。她经常说:“社区干部身在最基层,一定要服务群众,维护党员形象。”
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前几年郁莉萌生了随军的念头。下定决心后,她辞去社区工作,带着两个孩子不远千里,追随丈夫的脚步一路北上。2020年,郁莉随军到银川,原本以为这样就不用再忍受分离之苦,没想到随军后丈夫依然很忙,一连数月扎根在演训场。“虽然我每天都在等他回来,但我更希望他继续逐梦沙场,因为那是他的理想。”郁莉说。
舍小家为大家,军人把军装穿在身上,军嫂把军装穿在心上。(记者 王刚 实习生 李卉)
脱下军装换“红装”
最近几天,刘玉田忙着出席各种表彰活动。由于近期天气太热、队员年龄偏大,由他发起成立的“老师傅”志愿服务队暂停了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很高兴能获得这么多荣誉,说明我们的服务受到了社会的肯定。我们这些老兵将继续发挥余热,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7月27日,在银川市兴庆区庆“八一”优秀退役军人表彰文艺汇演现场,接过获奖证书的刘玉田说。
刘玉田今年75岁,他所在的兴庆区大新镇燕鸽湖社区“老师傅”志愿服务队可不简单。2021年,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被推选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而刘玉田个人也被评选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1968年,刘玉田应征入伍。3年的军旅生涯是刘玉田最难忘的青春记忆。退役后,他成为长庆油田钻井队的一名工人。
2009年,刘玉田光荣退休。但他闲不下来,当时就想在社区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帮助社区里的独居老人。
2018年,“老师傅”志愿服务队成立,这支队伍里绝大多数是退役军人。
2022年,刘玉田所在的燕鸽湖社区打造了爱国拥军宣传教育阵地——大新镇国防教育基地。刘玉田组织队员定期在广场开展各类国防教育活动、红色故事宣讲、文艺汇演和便民服务等,教育引导更多人重温革命历史、铭记党的恩情、激发奋进力量,增强社区居民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热情和责任担当。
心中有部队,哪里都是军营。一天当过兵,一生军人魂。在西吉县创办宁夏金曜塑业有限公司的金玉龙就是这样。
1988年,金玉龙出生在甘肃一个普通农家。2006年12月,他应征入伍,服役期间,曾被授予“兰州军区司机训练大队优秀学兵”。
退役后,金玉龙进入兰州一家企业工作。2016年9月,他放弃工作来到西吉县开始了六盘山下的创业之路。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的农用地膜、棚膜畅销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并为8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金玉龙勇担社会责任。通过“老兵您好”救助项目,慰问当地驻军部队,累计捐款捐物80余万元,长期帮扶救助困难退役老兵500余人,认领固原团市委创新打造的“快乐小屋”,累计帮助贫困大学生1000余人……
“我贫穷过,更能体会生活的不易,现在有能力了,就要积极回报社会。”16年来,金玉龙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热心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1740余万元。
退役不褪色。宁夏广大退役军人正奔跑在更加广阔的新赛道上,积极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宁夏篇章贡献力量。(记者 陈郁)
刘玉田为社区居民提供磨刀服务。(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行业拥军气象新
宁夏首届“最美拥军人物”、中卫市正通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方交出了“高分答卷”。
2015年,田方加入中卫首家爱国拥军促进会,并当选为拥军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她积极邀请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公司的员工踊跃加入促进会,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爱国拥军行动。
社会组织不营利,无法通过自身经营“造血”,活动资金从何处来?“有什么困难我来解决,缺少资金我来兜底!”田方从自己所在企业拿出百万元资金,资助促进会启动运行。其他企业纷纷向田方看齐,主动捐钱捐物,成为中卫爱国拥军的中坚力量。多年来,田方始终关心关注驻地官兵生活,多次向驻地部队捐赠物资。同时,积极组织公司员工、专业演绎团队开展文艺演出进军营等活动。
“最美拥军人物”、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党委书记王浩,坚持军地合力、互助共建。青铜峡镇和部队共同出资4800余万元,实施同进村经果林产业项目,栽植秦脆、瑞雪等高品质林果苗木5020亩,预计进入盛果期后,将实现产值超过5000万元;投资110万元,实施同进村帮扶车间回购项目,让60名移民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务工,人均年收入4万余元;投资120万元,实施同进村六组团结广场建设项目,建设1370平方米广场1座,配套建设双拥文化长廊、健身器材等设施,不断丰富群众生活。他与驻镇部队联系,选派文艺骨干指导各村组建业余文化演出队,开展“送戏下乡”“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合力将余桥村创建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发挥优势争当行业拥军“领头雁”,在“最美拥军人物”评选之初,就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可圈可点的风向标。
“最美拥军人物”、宁夏金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哈学忠,既是平罗县非公有制企业的领军人物,又是爱国拥军事业的“排头兵”。
“我对军人充满了敬仰,敬重他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冲锋陷阵、无私奉献,我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拥军行列。”在哈学忠看来,爱国拥军是企业的职责所在。强大的祖国、和平稳定的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企业越发展,越要用更多的精力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2020年,哈学忠在平罗县长城公墓内筹建了军人墓区,设有烈士纪念广场、人民英烈永垂不朽纪念碑、无名烈士纪念亭、军民共建林碑、中国军魂纪念碑等红色标志建筑物,一期建成安葬了参加抗美援朝的81名烈士,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记者 杨淑琼)
宁夏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暨首届“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发布仪式现场。记者 杨淑琼 摄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