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操场共享” 如何叫好又叫座
来源:宁夏日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运动健身的需求日益强烈,由于社会化运动休闲场所较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得不到满足。宁夏《“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我区将提高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水平。银川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中也提出,通过推动已建成且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等举措,提高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水平,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安全有序向社会开放。

  “共享操场”备受期待。那么,银川市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共享进行得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走访  市民需求旺盛  各校态度不一

  7月8日傍晚7时左右,银川市兴庆区光明广场足球场上,一群年轻人在草地上追逐奔跑,附近的篮球场和网球场也有很多市民挥汗运动。“这里的场地太火爆了,不好约。银川市面向大众开放的足球场地不多,我知道的不超过10个。”市民李一新告诉记者,他家住在银川市第二中学附近,“如果银川二中的体育场地能向市民开放,那么对和我一样的足球爱好者来说是一件好事。”

  “我家附近体育场、公园少,孩子活动的场地有限。离我们最近的一所小学一到节假日,操场上空空荡荡,真是有点浪费资源。”家住银川市兴庆区银河家园小区的苏女士告诉记者,想趁着暑假让儿子锻炼身体,如果学校能开放操场,她就不用再到外面给孩子找体育培训班了。

  “我和朋友们一般会去篮球馆打球,比起公园里的篮球场,那里环境好些,人也少,但是需要付费。”银川市民吕先生是一位篮球爱好者,他表示,如果学校运动场能向市民免费开放,打篮球就太方便了。

  采访中,不少体育爱好者都对学校开放操场期待满满。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起,银川市各中小学就响应政府号召,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操场。2020年后,受新冠疫情影响,银川市中小学操场对外开放暂时搁置。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学校操场还会响应“民意”对外开放吗?

  7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银川市兴庆区第十八小学东湖校区,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最近学校正在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校园里堆放着施工材料,待施工结束,市民可以在保安处进行登记后借用学校操场。随后,记者又走访了银川市第二中学、银川市第二十中学等学校,均被告知学校操场暂时不对外开放。银川二中的执勤门卫告诉记者,因为学校的教学区、体育运动场地、住宿区等并非独立管理,如果学校操场对外开放,社会人员随意出入,将带来很大安全隐患。银川市第二十中学的安保人员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见,“疫情前学校操场曾对外开放了一段时间,疫情期间学校开始实行封闭管理,操场也不面向社会开放了,一直持续至今。”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银川市第六中学等学校也未向社会开放运动场地。

  7月8日,记者在银川市第九中学采访时看到,该校的体育场地周围用铁栏围住,与教学区分隔开。该校后勤服务处主任赵磊告诉记者,学校建设时便将教学区和体育运动区划分开,在体育运动区设置了两个门,一个门面向教学区,一个门面向路边。平时上课,面向教学区的门打开,方便学生进出;周末和节假日,教学区的门锁住,面向路边的门打开,为市民入场锻炼提供方便。“‘一场两门’的设置,隔开了学生和社会人员,保障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又为社会人员使用学校体育场地提供了便利。”赵磊说,“目前,我校足球场和田径场使用面积有2800多平方米,篮球场约有6200多平方米,今年我们对这些场地进行了翻修维护,待翻修工程结束,市民可向学校报备,在保安和值班体育老师处登记后便可使用。”记者了解到,银川九中教育集团旗下的所有学校体育场馆均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目前,银川市大概有20%的学校向社会免费开放操场等体育场馆,其中以县区所属学校为主,其余学校均因各种原因还未能向社会开放操场。”银川市教育局教育一科工作人员曹辉告诉记者。

  调查  共享校内设施 学校顾虑重重

  是什么原因让大多数学校关闭了“共享之门”?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疫情前,部分学校体育场馆也曾尝试短暂开放,但一段时间后,体育设施损坏严重,维护费用跟不上。另外,体育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也会给学校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出于校园安全的考虑和设备维护资金短缺,银川市许多中小学校不愿再开放体育场馆。

  “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本身也存在着管理难题。”赵磊说,“比如,我们学校是无烟学校,有些市民进场运动时会抽烟,有人将未熄灭的烟蒂扔在塑胶场地上,损坏场地。外来人员也会带来卫生方面的困扰,校内保洁人员反映,周末操场开放后,每周一,都会从体育场扫出不少烟蒂和垃圾。”赵磊介绍,很多学校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开放操场也不是不能理解,“我们学校也曾发生过社会人员借用学校足球场比赛,比赛过程中双方球员发生肢体冲突,幸好无人受伤,如果出了事,学校担不起这个责任。”

  银川市某中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场地开放后,由于利用率提高了,设施维护成本也有所升高,尤其是篮球网、足球网这类损耗品,更换的频次较之前都有所提高。“以前曾尝试过夜间校内场地对外开放,学校就需要配备更多工作人员对场地进行管理巡查,无形中增加了人员的劳务成本。虽然各校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协调解决矛盾,但长此以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该负责人说。

  “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曹辉说,有学校不愿意开放的主要原因是担忧运动场上的意外伤害,“小的擦碰没什么,万一有人骨折甚至出现更严重的伤害,谁来承担责任?”

  曾经在教育系统工作多年的王先生向记者坦言,按照规定,学校的足球场草坪使用年限是8年,如果使用频率高,五六年就要更换一次,更换成本不菲。其次,学校运动场地开放后的卫生打扫和垃圾清运问题也令人头疼。“在浙江、上海等地,学校体育场‘一门两开’,周末和节假日,学校将体育场地的管理权交给当地体育局,没有了后顾之忧,很多学校愿意将体育场地共享。”王先生说,宁夏如果能解决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之后的种种问题,相信很多学校还是愿意面向社会开放场地的。

  建议  如何实现“共享”  市民给出建议

  记者从银川市教育局获悉,根据自治区《“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银川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文件要求,银川市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已建成且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安全有序向社会开放。“从今年9月起,银川市教育局将对申请体育场地开放的学校给予3万元至5万元补助,鼓励学校向社会免费开放体育场地。”曹辉告诉记者。

  如何让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更好服务于民?市民们纷纷给出建议。

  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王丹认为,学校体育场地实现“共享”,既方便市民锻炼,又盘活了闲置的公共资源,同时还能够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鉴于学校的特殊性,体育场地开放不可能是无条件、没有限制的开放。例如针对管理和安全问题,就需要管理者在厘清功能定位、保障机制、开放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实行实名登记、线上预约等准入制度,照顾好各方需求,把好事做好。”

  银川市民李女士认为,杜绝“共享操场”不文明现象不能光靠学校增加安保人员,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真正规范起来,一方面需要提升市民素质,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加强规范和引导。

  “实现操场共享,还需政府支持。”银川市民王辉认为,“外地成功经验表明,政府给予专项财政补助,用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成本及购买公众责任险,为市民运动意外赔偿兜底,还有为学校提供场地设施损耗、维护场馆人力成本等补助,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的后顾之忧。”

  “学校操场对外开放是好事,公共资源应该群众共享。但大量社会人员进场后,会不会对体育设施造成损耗,影响学生使用呢?”一位小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她赞成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但还是会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记者 张 涛  李 锦  陈 思 实习生 田文花 文/图)

银川市第九中学体育场实行“一场两门,分别开放”。

银川市第九中学体育场实行“一场两门,分别开放”。

    为更好地规范开放场地,银川市第九中学制定了《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方案及管理办法》。

为更好地规范开放场地,银川市第九中学制定了《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方案及管理办法》。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