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6月22日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节日文化影响力。
吃粽子、插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戴五色线、喝雄黄酒……
每逢农历五月五日,形式多样的端午节俗在全国各地上演,大江南北的人们用不同的民俗来庆祝这沿承了千百年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端午节俗在新时代丰富多彩又不失神韵的演绎,传承与彰显着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浓浓端午情,悠悠爱国意。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以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乐章,后人便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将端午节与屈原连接起来,意在表达对于祖国的忠诚,体现了民众对于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的认同。可以这样说,舌尖上的端午,既包含着家的味道,也蕴含着国的情怀。
端午节能够延续两千多年传承至今,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唤起我们共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涵养和赓续我们深藏于心底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概而言之,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盛宴,更是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和始终如一的民族情感。而这既是端午节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形成的理性思维、积淀的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卓然屹立的坚实根基。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传承好发扬好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是历史交予我们的责任。
为此,要把端午节这一精神文化坐标,作为爱国教育契机,传承端午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像屈原那样,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努力成为走在新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最好的传承就是让端午节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砥砺爱国情怀,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如此,就能聚合起势不可当的磅礴伟力,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罗建华)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