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节是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后的首个祭扫假期,与往年相比,祭扫高峰期有所提前,人流量也有明显增长。此外,一些新型的祭扫方式也越发受到认可。(3月28日中国新闻网)
宁夏新闻网记者 张玉婷 摄/制作
祭扫高峰提前到来,可以理解,因为这是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后的首个祭扫假期,人们要弥补以前不能到墓前祭扫的遗憾;新型祭扫方式受到认可,让人欣喜,因为这是祭扫风俗的与时俱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清明时节祭先人,创新祭扫更真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里的“雨”是自然界的风雨,更是心灵的泪雨。重视祭祀,看重清明,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清明是祭扫先人,也是洗涤自己的心灵。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血脉传承在祭扫中得到沿袭。祭扫路上,讲述先人的故事;祭扫归来,展望未来征程。清明祭扫,不仅是简单的悼念先人,更是传承创新,汲取昨日滋养,更好奋斗今天。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迎来了首个清明祭扫高峰日。多家墓园工作人员表示,今年的祭扫高峰期比往年有所提前。提前祭扫,一举多得,可以欣赏春天风景,可以避免祭扫拥堵,可以让自己怀念先人的心情提前得到释放,让清明节过得更厚重。
慎终追远,要与时代同行;缅怀先辈贵在文明当代。把祭祀变成封建迷信活动,购买纸扎“别墅”“豪车”等冥物祭奠逝去亲人,这种祭扫陋习是落后的标志,是对清明底色的污染。清明祭扫的灵魂是清明,让思念先人清新美好,让祭扫方式文明,明净,是我们的追求,也是对清明精神的回归。不久前,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骨灰堂举行了“亲情祭祀 水溶祭情”的追思活动,更加环保、生态、文明;山东省清明节祭扫工作新闻媒体通气会上,要求各地创建“无烟陵园”,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积极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等新型方式;等等。这些创新祭扫,低碳、环保、绿色,符合清明节的特点,更能寄托我们的真情,是用真心创新打造一种精神的清新,先人有灵,也必然欢欣。
清明时节祭先人,重在真心、真情,落后的“形”在现代反而是累赘,是亵渎,甚至是火灾隐患。创新祭扫更能体现真心,抒发真情,因为创新祭扫是用现代发展的文明结晶去祭奠先人,是真正的尊重,是美丽的告慰,是为清明增添美丽图景。清明,清清我心,让心清静升化;明明我情,让情感凝聚升腾。过一个用创新祭扫纪念先人的清明,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担当。(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殷建光)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