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闪亮足迹和民生答案——报告抢“鲜”读系列之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宁夏日报

  收获满满、温暖十足!

  在审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委员们赞叹着、感动着。

  大家赞叹,过去五年历经风雨,宁夏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在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成就。

  大家感动,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愿景一步步变为幸福实景。

  过去五年:风雨征程 足迹闪亮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宁夏面积小但能量不小,小省区也能办大事。

  过去五年,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宁夏创造了不少全国经验,打造了一个个“单项冠军”。

  我区年产葡萄酒1.38亿瓶,居全国酒庄酒产量第一位;奶牛存栏增速,牛奶、瓜、菜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绿氢、芳纶产能等跃居全国第一位,宁东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制油、煤基烯烃生产基地,居全国化工园区第五位。

  此外,宁夏成为国家唯一的网络枢纽和互联网交换“双中心”省区;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实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五年稳居西北第一位;银川成为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经济和人口首位度均列全国第二位。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宁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过去五年,贺兰山综合治理入选全国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石嘴山获评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吴忠、固原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银川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给心灵放个假”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正在展现。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

  摘掉戴了千年的穷帽子,就是在过去五年中实现的。

  过去五年,我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00多亿元,彻底结束了西海固“苦瘠甲天下”的历史。实现了80.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闽宁协作成为全国样板示范,闽宁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暖心!民有所盼 政有所应

  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5%和7.5%

  收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收入会不会提高?靠什么提高?

  我区坚持把提高全体居民收入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过去五年,我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9400元、10700元提高到40200元、16400元,年均增长6.4%、8.8%。

  根据报告,我区将实施居民增收致富工程。健全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着力提高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津补贴政策,完善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坚持面向基层倾斜,提高医务人员、义务教育教师、社区工作者等群体待遇,加大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工作力度。

  五年后,人均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的目标,并不远。

  竭尽全力保护好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面对疫情,拿什么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实际上,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治区政府投入了10亿多元,建成了8个平战结合型方舱医院及1万多间隔离板房,新购了8辆移动检测车,新冠疫苗接种、全员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治疗费用等全部由政府承担。

  如今,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新阶段新要求,我区认真落实“乙类乙管”措施,统筹抓好后疫情时代各项工作。将尽快建成自治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银川重症定点治疗医院,重症床位数提高到每10万人12张以上。加快建设卫生健康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实验基地、自治区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实现全区疾控机构全覆盖。

  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安康。过去五年,我区人均预期寿命由74.7岁提高到76.9岁。五年后,我区确定的目标是: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7岁。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人都关心关注的问题。如何破解入园难、择校热?

  在报告中我们看到,2022年,我区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扩建学校、幼儿园41所,新增城镇义务教育学位1.2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3600个。2023年,我区还将新建、扩建130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校舍,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万个、学前教育学位2700个。

  报告提出的“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深化集团化办学”,就是治疗“择校热”的一剂良方。

  此外还有好消息:我区将力争实现宁夏师范大学、宁夏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宁夏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所大学升格。启动建设宁夏职业技术大学、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宁夏闽江应用技术学院3所本科高校。

  努力让老年人安享幸福生活、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养老怎么办?小儿谁帮带?

  “一老一小”问题备受关注。

  根据报告,2023年,我区将实施养老育幼服务工程,切实解决“养”的难题和“育”的困扰。

  对老年人,将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完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支持政策。将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由原来低收入群体扩增到全区所有高龄老年人。新改建5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1%。

  对孩子,将新建一批公办托育和社会托育服务机构,健全园区、企业、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每千人托位数达到2.4个。

  五年后,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记者 周一青)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