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向我们传递了希望和信心,带给我们巨大的精神鼓舞和力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今天,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奋战一线的他们的奋斗故事和新年展望。
李杰:努力打拼在银川“扎根”
李杰在制作拉面。
2022年12月31日17时许,银川市中阿兰餐厅厨师长李杰早早来到餐厅,忙碌起来。他在炒面、拉面、小吃等档口检查,看汤汁味道、查在岗人员、查原材料质量……“堂食恢复后,我们每天消毒,做好防控措施,还有就是挑选新鲜食材,严把品质关,让群众吃上安全美食。”李杰说。
今年32岁的李杰,已是一名从业16年的“老厨师”。2007年,16岁的李杰跟着父亲从甘肃省来到银川市打工。每天5时许就要起床,打扫餐厅、洗碗、切菜等,一直忙碌到22时许,每月包吃住工资500元。“那时年轻,就一心埋头工作,到年底还能给母亲2500元。”李杰笑着说。比起其他人,李杰更辛苦,因为他边打工边“学艺”,“想学门手艺,必须眼勤手快,师傅才愿意教你本事。”2019年,李杰成为中阿兰餐厅的拉面师傅,后因为勤快、手艺好升为厨师长,每月工资也涨到7000多元。
“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说,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李杰说,2018年,自己花费30多万元在银川市购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住房,去年又为父母购买了一套住房。“通过奋斗,我在银川安家立业了。今后,一定继续努力奋斗,珍惜并做好现在工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记者 杨超 文/图)
梁雅坤:情系社区服务居民
梁雅坤在对老旧小区改造相关信息进行录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这令我心潮澎湃,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要接续努力,全心全意为民服务。”近日,银川市长城中路街道办事处宣传专干梁雅坤说。
2019年2月,梁雅坤在社区工作。“90后”的她看着辖区里,许多老旧小区,没有物业、没有保安,走进小区,脱落的墙皮、坑洼的地面,时不时还会听到居民们因下水管道堵塞、车辆占道等琐事的争吵,一群老年人每天坐在院子里生锈的铁椅子上,站在院子里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近几年,街道积极争取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一些典型的老旧小区,现在墙外立面、老旧管道、道路全部被重新修整了,有些小区还新增了停车位,新建了小品景观、休闲广场,这两年也有了专门的物业公司进驻管理,以前搬走的居民看到小区变化这么大,有的还搬回来了。“基层治理需要凝聚起一股股团结向上的力量,只有团结才能聚拢民心,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毅前行。”梁雅坤说。
“新的一年,我会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不忘为民服务初心,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用愈战愈勇的态度淬炼每一次成长。”梁雅坤说。(记者 智慧)
韩艳:尽力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
社区为居民免费分发蔬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里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大家都在坚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头。这让我感到非常温暖,也很振奋。”近日,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街道办事处蓝山名邸社区党委书记韩艳说。
韩艳记得,之前在疫情防控中,她利用社区“悦享直播间”,实时直播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配送物资、楼道消杀、清理垃圾、收发快递等工作,获得了居民的认可。很多居民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共同抗击疫情。辖区单位为奋战在一线的防疫人员送来方便面、水果、纯净水、面包、牛奶等慰问品。爱心人士买来菜农的滞销蔬菜,分发给居民。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及志愿者十分关注独居、空巢老人的居家生活状况,对遇到困难老人及时进行救助。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韩艳说,站在新起点上,社区将继续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凝聚力量,着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继续服务好社区群众,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辖区居民的生活更美好。(记者 张涛)
杨自飞: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实践
杨自飞(左一)在灵沙乡肉牛养殖园区施工一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讲的每句话,都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特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句话,对我的触动更大。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脚踏实地,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中去。”近日,平罗县灵沙乡党委书记杨自飞激动地说。
2022年,灵沙乡积极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为有效解决村庄“空心化”问题,通过不断深化土地改革,实施“一村一庄”试点项目,在“退”与“用”上进行有效探索,破解了农村集体资源长期闲置无法利用难题。启动“一块田”改革,引导农户按确权土地总面积重新划分地块,通过互换合并,使零散的“小块田”变成连片的“大块田”,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打造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进一步领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要求,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做大‘人才’文章,激发乡村活力;做优‘环境’文章,优化乡村生态;做好‘惠民’文章,富裕乡村生活;做强‘组织’文章,加强乡村治理,在学思践悟中走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展现新作为。”杨自飞说。(记者 何耐江)
祝愿宁夏明天更加美好,你我皆得所愿
大河奔腾,岁月如歌。伴随着悠悠钟声响起,新的一年倏然而至。我们登临新年新起点深情眺望,面对崭新的时光尽情畅想——你好,2023!欢迎你,2023!
站在新年开端,于回首中展望、在纪念里憧憬,时间是坐标,标记下新时代中国的现实方位;光阴为纸笔,挥洒出宁夏奋进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风光无限。
大江东流,逝者如斯。回首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冰雪健儿驰骋赛场,取得了骄人成绩;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辉光所烛,万里同晷。放眼塞上,宁夏逆风而行、迎难而上,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保持了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实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起步有力、开局良好。铿锵步伐,从不停歇,这就是宁夏态度。
如今,送别2022,拥抱2023,时间坐标来到一个特殊历史年份——今年正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对于宁夏而言,前行道路上,挑战必然和机遇同在、困难也与希望并存,我们仍需激荡“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直面风浪、无惧风雨,才能乘风破浪、直抵沧海!
一程山水一程歌。有多大的风浪,就有多强的乘风破浪。斗风战浪,风浪就会为之开路;畏风避浪,风浪就会一浪高过一浪。应该看到,有党的坚强领导,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有支撑宁夏发展的有利条件,有长期应对风险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我们一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赛道上迎头赶上、跨越赶超!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新的航程已经扬帆,幸福愿景就在前方!新的一年,只要我们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让更多人民得享幸福。
祝愿宁夏明天更加美好,你我皆得所愿!(尉迟天琪)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