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宁夏塞尚牧业乡村振兴智能数字化生态观光牧场项目在银川市贺兰县金贵镇关渠村开工建设。
牧场占地553亩,奶牛养殖规模可达5000头,2022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奶牛入栏。建成达产后年产鲜奶36000吨,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300万元,农民托牛实现年收入1000万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00人,有效带动周边近千户农户增收致富。
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建国介绍,该项目是塞尚牧业运用5G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大数据、区块链、胚胎移植生物技术等新技术打造的数字化智能牧场。通过5G技术可有效实现奶牛养殖全流程的数字化,借助机器人挤奶系统和中央厨房式智能精准饲喂系统实现科技与农牧产业完美结合,提高有机奶产量,从而取得更好的牧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牧场还将配套建设奶牛博物馆,预计年吸引游客2万人次以上。
乡村振兴牧场是宁夏奶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的一种合作模式,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基金的运行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户不仅可参与牧场收益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真正做到让参与农户“旱涝保收”。
具体流程是:塞尚牧业提供养殖、生产流程全过程管理、下达鲜奶订单;牧场固定资产和奶牛由产业基金、村集体经济、村民共同投资;参与各方共同分享利润分红。在这个闭环的合作模式中,塞尚牧业可以从源头保障其高品质有机奶源质量,满足其持续扩大的产业规模所需;产业基金实现助推“六特产业”发展、稳步受益的效果;村集体经济实现稳定收益的同时,拥有了优质的固定资产;村民成为最大赢家,以1亩地为例,过去种植传统农作物,年产值在2000元左右,利润几百元。现在流转给乡村振兴牧场后,每亩地就可获得800元流转费用。村民再通过贷款等方式自筹资金买牛,托管给牧场,每年可稳定获得理想收益。参与合作的村民既可优先在牧场打工,学习养殖技术,获取务工收入,也可以离开土地外出创业、务工。从模式上实现产业进农村,从而带动乡村振兴。 (记者 雍斌)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