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部分城市因暴雨引发严重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无疑给城市防汛工作敲响了警钟。大雨是拷问城市排涝工程的重要标准,应对城市内涝,银川准备好了吗?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做得怎么样?曾经发生过内涝的地段是否还会发生“一遇暴雨就看海”的情形?
7月27日-30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兴庆区、金凤区曾经发生过积水的路段,了解地下管网改造情况,听取市民心声。
兴庆区上海路北塔湖路段,市民徐银华反映,他在这里居住了10年,一遇大雨就看见小汽车在水中行驶,水深大约30-40厘米,去年相关部门已经在进行管道排水改造工程施工,目前还没完工。
金凤区宜居巷附近的市民郑崇博回忆起2018年7月那场大雨印象深刻:“这个路段街口地势特别低,有美团外卖小哥经过,水已经淹没到他的腰部。”
“2018年下了一场大雨,尹家渠路口积水比较深,直接淹过车的底盘,没过人的膝盖,通行特别不方便。”市民姜岩回忆说。
金凤区凤台路东方尚都社区卫生院杨医生对下雨影响居民出行深有同感,她说自己在这里生活了七八年,每次下大雨出行都困难,排水很慢,道路拥挤。前不久,市政部门派人来做了管网改造,希望再遇到大雨情况会有所改变。
银川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主任杜灵军。宁夏新闻网记者 蒋萍 摄
对于市民反映的心声,银川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主任杜灵军告诉记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一直在做相应的管网改造,但是完成下水管网的改造,并不能彻底解决道路的积水问题,因为城市的排水排涝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雨水收集到进入雨水井、进入管网、再到泵站、再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它是一个流程,有时候瞬间雨量大的时候,因为管径承受的压力有限,加上建成区面积、地表经流、其它水、流速等原因,相当于几十万方水存在管道里面,瞬时排不出去就上了路面。
城市排水的容量是按照城市人口的平均排水量进行设计,突然的大雨会瞬间让排水量超过容量的最大峰值,这是路面出现积水的根本原因。“部分发达国家遇到大雨也会积水,现在的关键是,大雨倾盆时,政府会有预案,达到哪个峰值时,一些湖泊沟渠闸口就打开,让城市的排水变得通畅有序,避免因为降雨造成城市内涝,而泄也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杜灵军说。
城市暴雨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每个城市发展都有一个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建设,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相对建设年代较早的老城区,管网规划建设存在局限性的弊端日渐明显,这样的老旧城区,如何解决内涝问题呢?
银川市城市排水系统分布图。 宁夏新闻网记者 蒋萍 摄
银川按照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区域划分为八大排水系统,其中上海路(进宁街-天平街)属于兴庆区西北部排水系统。该系统服务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共建有西门、唐徕、进宁街和民族街四座排水泵站,及一条排水沟道和一座污水处理厂(即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一污水处理厂建设年代久远处理能力有限,不下雨时,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完全可以消纳所有生活污水,甚至有富余;排水管道也处于非满管状态,水面上也有较大的蓄水空间。一旦下雨,降雨初期,地表雨水经地面汇集后进入排水管道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既要处理此时产生的生活污水,还要处理初期雨水。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及降雨时间的增加,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排水管道处于满管状态,无法再容纳地表汇流的雨水,雨水只能沿地表汇流至地势最低处,形成积水。而上海路(进宁街-天平街)段就是该区域内的地势最低处,因此,就成为兴庆区西北部最容易发生内涝的地方。
路面积水。网络图
一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相继对积水点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针对北塔路段积水,采取的措施是增设管道,排沟疏浚,增建4万方蓄水池,建设第一中水厂,设计能力达30万方,其中污水日处理能力15万方,蓄洪能力15万方,已经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已停用的第一污水处理厂保有10万方的蓄水能力。
针对市民反映的金凤区凤台路、宜居巷、枕水巷、广场西路等路段积水问题,相应改造措施是:扩建增容第四污水处理厂,使原有的10万方设计能力提高到20万方,增设一段4.2公里管网,等于双管网向第四污水处理厂排水,新建设第七污水处理厂,把一部分水分流,以此缓解雨水对管网的压力。
截至目前,银川市已对二十多处积水路段的下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包括积水较为严重的北京路和黄河路公铁立交桥涵洞排水改造。
城市排水点,关键时候顶大用。宁夏新闻网记者 蒋萍 摄
为应对突发的城市积水,更加有效的解决城市降雨造成的内涝,“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在推进中。此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这几年,银川通过雨污分流、海绵城市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增容提标,沟渠湖泊蓄水泄洪、城市绿地等方面,综合采取渗、滞、净、用、排等措施,长远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让市民出行更通畅更安全。(宁夏新闻网 总策划/于海 策划/贺璐璐 执行/杨洲 蒋萍 前期/樊玲 记者/蒋萍 倪金凤 宋斐 杨兆莲 王雪玲 杜爱虹 李智华 文/制作/蒋萍 部分视频来源于资料)
责任编辑:倪金凤 编辑:倪金凤